“他是位儒將,又是個慈父。”昨日(24日),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攜他花費多年心血為其父編著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回到故居所在地南京,尋找跟父親相關的記憶。已是古稀之年的白先勇依舊精神矍鑠、儒雅風趣。他在金陵飯店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採訪,還透露今日上午會在南京總統府舉行“白崇禧與近代中國圖片史料展”,參展圖片均選自書中的照片。他動情地向記者回憶說:“我近些年來總有這樣的感覺,年紀越大越要感謝父親,他的開明給了我最好的機遇。”
唯一全家福攝于大方巷
“南京變化太大了,我1987年來的時候,金陵飯店還是最高的樓。”由于小時候在南京住過一段時間,白先勇對南京的一些建築還記憶猶新。他愉快地回憶道,“那時候抗戰剛勝利,我隨父親從重慶回南京,住在勵志社,印象很深刻,覺得那個宮殿式的建築很有古典韻味。”對于這座曾被國民政府專門用于審訊侵華日軍戰犯的園林式建築,他關切地問如今保護得怎樣?記者告訴他保護得很好,現為鐘山賓館,他點頭笑了起來。
白崇禧當年在南京有多處公館。其中最有名的一處是在梅園新村附近的雍園1號,白先勇印象中院里有座小洋樓,不是很大。而大方巷12號,他卻印象尤為深刻,因為全家人唯一的合影就是在大方巷的住所拍攝的,“我們全家人聚一起的機會很少,去臺灣後大家基本都分散在各地了。所以對這張照片很珍惜。”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年的照片上“七七抗戰第九周年紀念日全家在南京團聚攝影”的字樣。“我住在南京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對我來說,南京是個意義深刻的城市。我在作品中多次提到南京,在我眼里,它是一個象徵,一種記憶符號。”
記得父親從未打過自己
白先勇告訴記者,父親白崇禧是個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兩個小弟弟當年因為貪玩、不用功讀書,沒少被父親打罵過。”但是,他很是自信地笑稱,自己卻從未被父親“動過粗”,“在我父親看來,我們的家庭地位是按學習成績的優劣來排位的。我小時候在學校經常考第一名,父親一般都很優待我,所以我學習起來很有動力。”
他動情地告訴記者,“我父親是個開明的人,他喜歡有理想的人。我直到現在還很感激他對我走上文學這條道路的寬容。”當年,白先勇決定轉學文學時,他的成績在他所在大學的水利係是第一名。而白崇禧並沒有因此幹預自己兒子的理想,而是以信任支持的態度給予他鼓勵。
父親是重視教育的儒將
“我父親18歲就參加廣西學生軍,一直打到武漢,參加武昌起義。這次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談起父親的戎馬生涯時,白先勇顯得十分自豪,“我父親打仗的特點是以少擊眾、以弱勝強。”抗日期間,白崇禧奔馳沙場,指揮過諸多著名戰役:“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昆侖關之役”、“長沙第一、二、三次會戰”等等,為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其中,尤其以1938年“臺兒莊大捷”至為關鍵。但記者提到電影《臺兒莊大戰》時,白先勇笑稱其中飾演白崇禧的演員形象和自己父親相差太遠,“我父親是個氣度非凡的將領,不是影片中的那個唯唯諾諾的‘跟班’。”他還開玩笑地說,“依我看,陳寶國演我父親最合適,他挺有軍人的風范。”
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不僅在軍事方面有過人之處,而且很有學問,所以在白先勇眼中,父親是位“儒將”。他說:“我父親小時候書就念得很好,古文功底很深厚。他對老師特別敬重,常常會辦謝師宴。”據白先勇介紹,白崇禧一生都對教育十分重視。在大陸時,他捐建過不少小學,在臺灣時,還曾建議當時主管教育的陳誠將臺南工學院進行“升級”。白先勇說,父親總想做些有益于社會的事,所以才特別關心教育。
蔣介石派人下毒是謠傳
在採訪中,白先勇還談到父親和蔣介石的關係,“我父親和蔣介石的關係,一共四十年。的確,蔣很倚重他,尤其是在北伐、抗戰的時候,可是很重要的時候蔣又沒聽他的話,他們兩個人有分,有合,有親,有疏,非常復雜。蔣對于我父親的軍事才能是賞識的,否則他不會在北伐時是蔣的參謀長,抗戰時是他的副參謀總長,國共內戰時是國防部長,都是他的最高軍事幕僚長。可是,自古以來雙雄不能並立,我父親的個性也是很強的人,而且他常常犯顏直諫,忠言逆耳,很多他講的話蔣沒有聽。”
對于“蔣介石派人下毒殺害白崇禧”的說法,白先勇認為這純屬是謠言。他向記者說了三點理由,“第一,散播這個謠言的人叫谷正文,他自稱是蔣介石安排的監控我父親的小組成員,但事實上那個小組根本就沒這個人,而且他也沒機會見到蔣介石。第二,當時父親在臺灣時沒有實權的,蔣沒理由殺他。第三,我父親是在美國受過勳章的,就國際影響而言,蔣也不會殺他。”
自己愛昆曲父親看京劇
除了作家的頭銜外,白先勇還因其對昆曲推廣的傑出貢獻被人們稱為“昆曲義工”。他告訴記者,自己對昆曲深厚的感情並不是在父親影響下形成的,“因為昆曲的節奏相對較慢,父親平時一般沒空看。他有時會看看京劇。”
白先勇認為,昆曲是門了不起的藝術,“一開始我立志要推廣昆曲,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有衰微的跡象,我想拯救它。”白先勇還談到自己近年來奔走于大陸和臺灣高校,積極舉辦昆曲講座。
他透露,此次出版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精選珍貴照片500余幅,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其中一半是家族所藏,諸多歷史關鍵時刻在其中都有見證。“為了把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說清楚,我花費了大量時間查閱史料,很多圖注只有短短幾句,卻花了幾天時間才寫成。”整個圖傳分兩卷,上卷《父親與民國》,涵蓋北伐、抗戰、抗戰勝利與國共內戰,大約自1927年至1949年,記錄白崇禧前半生的軍政活動;下卷《臺灣歲月》,包括白崇禧在臺灣17年的生活點滴。全書還披露了諸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比如渡江戰前他促請蔣介石下野的《亥敬》與《亥全》電報、1956年5月2日寫給蔣介石的密函,等等。(記者 蔡震 實習生 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