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網絡新聞聯播記者沈瑋報道)9月3日上午,“開放型經濟在江蘇”全國網絡媒體江蘇行主題宣傳活動在南京啟動。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等40余家全國及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的記者將走遍江蘇各地,全面深入地體驗江蘇的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接受了央視網等多家網站的聯合書面採訪,他表示江蘇要堅定不移地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加快形成以國際化企業為主體、國際化城市為基礎、國際化人才為支撐的對外開放新局面,以“三個國際化”助推江蘇實現現代化。
羅志軍著重向記者介紹了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開放型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江蘇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1年連跨五個千億美元級臺階,去年突破5000億美元,約佔全國的1/6。利用外資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去年突破300億美元,佔全國比例超過1/4,累計利用外資超過2500億美元,外商投資項目超過10萬個,外資已成為江蘇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推進器”。“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對外投資項目累計達到2500個,中方協議投資額近90億美元。
江蘇省經濟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去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到全省的41%,一般貿易佔全省進出口比重達40%,服務貿易比“十五”末增長了6.2倍。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十一五”以來,外商投資項目平均協議外資超過1300萬美元,大項目、高科技項目、服務業項目不斷增多,去年服務業利用外資佔比達到36.5%。積極實施開放式創新,引進了一大批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高層次人才,有107家跨國公司在江蘇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引領科技創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江蘇省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區域格局呈現“南升北快”的發展態勢,去年蘇南對外貿易、利用外資率分別佔全省的87%和65%,蘇中蘇北承接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沿海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全省形成了三大區域競相開放、協調發展的生動局面。同時深入推進國際友好交往,科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活躍。
開放型經濟載體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江蘇全省已建成省級以上開發區128家,其中國家級開發區26家,是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建設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各級各類開發區創造了全省1/2的GDP、2/5以上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的進出口總額,吸納了3/4以上的實際到帳外資,已成為全省新興產業的集聚區、科技創新的先導區和深化改革的先行區。
對外開放的綜合效應得到有效釋放。全省利用外資創造了1/3的GDP、貢獻了1/4的稅收、提供了1/4的投資,外貿進出口促進了國內消費需求。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推動了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府服務、法制環境等各個層面的創新。
羅志軍表示,近幾年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嚴重衝擊和挑戰,江蘇也面臨了巨大的考驗,江蘇全省將繼續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鞏固和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優勢,開創對外開放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內,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媒記者將兵分三路奔赴江蘇全省各地,集中採訪江蘇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創新實踐和發展亮點。同時,網媒記者還將充分領略江蘇的獨特魅力,感受江蘇豐富多彩的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