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冬季旅遊:感受年俗奇景聆聽春潮涌動

時間:2012-11-20 15:31   來源:中國江蘇網

  歲末年初,地處江淮下遊的江蘇各地自是另一番迴異風習:江南江北的景觀意象與民俗事象千變萬化,特色鮮明,極富個性,成為冬季里唯我獨有、唯我獨特的奇觀異景,讓南來北往的遊客駐足流連,對景忘情。

  梵剎聽鐘——祈禱美好願景寄托生活福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蘇是佛教文化傳入我國歷史最早和發展最昌盛的地區之一,現今遍布全省的古剎名寺,無不以歷史之悠久,形制之宏大,個性之鮮明,香火之鼎盛,名揚八方。其中,最著名的佛事活動莫過于歲末迎新的聽鐘聲活動。一年一度的陽歷或陰歷除夕之夜,江蘇各地的著名梵剎里傳遞出穿透古今的108響鐘聲,浸透著詩的韻律,宣示新一年伊始。這其中,既展示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滲透出傳統文化的韻味,還顯示出新鮮的時代文化氣息。如今,聽鐘聲迎新年已經成為各地的傳統習俗,悠揚的鐘聲為年歲更迭增添了新的神韻祈福與思念。

  108響鐘聲的來歷,一說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這些數字合計為108。另按佛教教義,人生有108個煩惱,迎新之時聽108響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預祝來年幸福安康。還有說法是,佛教認為人生無常,禍福相依,一年之中有108種煩惱。唐代懷海禪師所制《百丈清規》稱:寺院“曉二時鳴大鐘一百零八聲,以覺醒百八煩惱之迷夢”。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這種聞鐘聲去煩惱的風氣,在唐代被鑒真大師帶到日本,也成為日本民間去煩惱的習俗,由此演化為現在每年的除夕聽鐘聲活動。

  蘇州寒山寺鐘樓有聯曰:“鐘聲明慧眼,月色照禪心”,表達出蕓蕓眾生聽鐘聲的感悟。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寒山寺,自1979年開始舉辦除夕聽鐘聲活動,延續至今,成為我國現代開辦最早、規模最大的佛事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按慣例,每年12月31日深夜23時42分10秒,由寒山寺方丈撞響108下鐘聲,至最後一聲余音繞梁,恰好辭舊迎新。鐘聲祈福為辭舊迎新賦予了新的涵義,趨利避邪,增長智慧,帶來好運,其中有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之意,也有避禍接福之願望。不過,作為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同時也融入了蘇州當地的民俗活動和現代時尚。除夕之夜,中外遊客歡聚一堂,共進年夜飯、互賀新年,寒山寺所在的楓橋古鎮張燈結彩,人流如潮,環寒山寺列肆招牌,燦若雲星。姑蘇龍燈、跳加官、雜技、打腰鼓、舞獅子、蕩湖船、歌舞評彈、戲曲等諸多民間文藝活動競獻藝技。旅遊紀念品商店、畫鋪、茶社、書場等內外,熱鬧非凡,成為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廟會活動。寒山寺里,香燭繚繞,寺僧誦經,木魚聲聲,傳統文化與宗教文化融為一體。遊客們虔誠地領受寒山寺方丈的祈禱祝福,聆聽108響迎新年鐘聲,笑臉相迎的蘇州市長致新年賀詞,各方來賓敲響新年幸運鐘聲,遊興正濃的遊客淩晨相聚吃“年越面”……

  如今的蘇州寒山寺聽鐘聲活動,又有了新的升華。2007年9月28日,有“世界第一佛鐘”之稱,重108噸、鐘體刻有經文《大乘妙法蓮華經》的倣唐“古寒山寺”大鐘在寺內大鐘大碑園落成,為古剎詩韻鐘聲文化增添特色。同時通過電波,蘇州、江蘇其他地方和上海以及日本列島的千家萬戶,都能同步聽到寒山古剎驅邪祈福的108響鐘聲。

  如今在江蘇,辭舊迎新之際聆聽梵鐘鳴響,已經不單單是一座寺院,南京的棲霞寺、毗盧寺、雞鳴寺、玄奘寺,無錫的開原寺、惠山寺,蘇州的重元寺,鎮江的金山寺、隆昌寺,揚州的大明寺,常州的天寧寺,泰州的光孝寺、慶雲禪寺,常熟的興福寺,如皋的定慧寺,東臺的護國禪寺,海州的碧霞寺等著名佛教名剎,茅山九霄萬福宮,南京天妃宮,蘇州穹隆山上真觀,泰州和南通的城隍廟,海州龍洞庵等著名道教宮觀,也都以祈福撞鐘、撞鐘法會、財神法會、敬頭香、敲鑼祈福等不同活動辭舊迎新,不僅具有一般宗教意義上的功用,已發展成一種賦予時代新意的佛教文化形式,成為一種文化積淀和濃鬱的文化氛圍。撞響寺院宮觀的吉祥梵鐘,人們在悠悠的鐘聲中迎新歲,以虔誠之心,蕩滌塵世的憂愁與煩惱,祈禱人生幸福,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寄托更多美好的情感,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與人們追求自然和睿智息息相通,互相呼應,融入了我們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與豐富多彩的情感寄托。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