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這個藏身于西南部高原的城市,已成為精神逃逸、情感放逐者的心靈地標。它奇妙地糅合了古代與現代、大自然與都市、民俗與宗教、精神與情感、享受與修行等矛盾體,使之融合得親密無間。”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麗江市委書記王君向記者這樣形容了麗江。他表示,文化和旅遊結合造就了麗江的城市形象,“十二五”期間,麗江將繼續堅持走文化旅遊特色發展之路。
文化和自然風光完美結合是特色
“麗江的特色在于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完美結合。”王君正詳細解釋了麗江的三種美:
“第一,麗江的建築外觀體現了一種美,體現了一種文化風格。”王君正說,麗江先民留下的麗江古城,其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沿河而築,依山而居,以道路為絡,以水係為脈,以院落為肌,小橋流水、戶戶垂柳,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天人合一的建城理念。在新城的建設中,麗江市十分重視新城建設與古城風貌相協調,把傳承古城肌理,延伸城市文脈,挖掘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形成山、水、田、城交相輝映的獨特景觀,作為今後麗江城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形成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
“第二是文化內涵的美。”王君正說,麗江是漢、納西、彝、藏、白等多元文化的交匯區,境內居住的數十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自己光輝燦爛的文化。在現實生活中,麗江在古老文化和現實、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方面又進行了弘揚與傳承,像《麗水金沙》、《納西古樂》、《印象麗江》等等,在繼承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又融入了時代的風採。
“第三是自然風光的美。”王君正說,麗江擁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獨特的自然風光,玉龍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現代冰川之一,是離城市最近的雪山,還有高原明珠瀘沽湖、老君山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自然保護區,這些景區景點所表現出來的美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
走出一條文化和旅遊深度結合之路
“將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文化與旅遊深度結合、互動發展的路子。”王君正說,十幾年來,麗江始終堅持“以自然為本、以特色為根、以文化為靈魂、以市場為導向”的旅遊文化發展原則:
一是堅持以自然為本。就是要保護原始的自然風光,保護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處理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是堅持以特色為根。堅持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避免旅遊產品的同質化,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是堅持以文化為靈魂。麗江在推進文化與旅遊緊密結合、互動發展的過程中,堅持把傳承、弘揚民族文化作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塑造了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摩梭風情等知名文化品牌。
四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挖掘文化特色,創造出了許多遊客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旅遊產品,滿足了旅遊者多元化的需求,成功推出了玉龍雪山、麗江古城、瀘沽湖、老君山國家公園等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品牌,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勝地。
在商業化和原生態之間掌握好“度”
“保護和發展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是發展旅遊都會遇到的一個共性問題。”王君正說,有一種聲音認為,商業化是對古城人文環境的破壞,必須要全盤還原古城原住民生活的本真,“我認為,古城的過度商業化會破壞文化生態,但如果沒有商業,就會成為一座死城”。
王君正表示,世界遺產的榮譽,要讓全世界人民,包括麗江人民都能享受自然和歷史給予麗江的饋贈,“麗江的成功之處,是把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火熱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創造了既保護又傳承且可為現代人民造福的模式。未來,這樣的模式還會繼續。”
為徹底破解保護和發展之間的矛盾,麗江一方面在古城商業化和原生態之間,取得“度”的平衡,一方面積極推進旅遊真品、精品和絕品建設。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王君正說,麗江一是堅持依法保護,不斷加強古城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體係建設,提請雲南省人大制定了古城保護管理條例;二是制定科學的規劃,做到規劃先行,凡與古城相關的經營活動和行為,必須以服從規劃為前提;三是做好人性化保護,麗江市民不僅是麗江歷史、文化的創造者,也是傳承者,鼓勵古城原著居民住在古城;四是不僅保護著名建築物和名人故居,對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民間文化遺產也大力進行保護;五是適度開發,實行古城經營準入制度,古城經營主要是與古城有關的工藝品和以文化傳承為主的文化產品。
“我們將在開發旅遊產品中注重文化與旅遊的高度融合,使旅遊產品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又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成為精品、真品和絕品,讓遊客在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中領悟深邃的民族文化,在厚重的民族文化氛圍中享受如畫的仙境。”王君正說。(記者班若川)
來源: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