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來了臺灣農人——記在平潭創業的廖正淵
2025-08-21 10:22: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炎熱的海風吹過平潭綜合實驗區金井片區大厝基村的西瓜田,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人們臉上。
“真沒想到我頭一回種臺灣西瓜就能有這麼好的收成。”穿梭在瓜田壟間的農戶鐘昌美笑得合不攏嘴。“今年我一共種了40畝的臺灣花蓮西瓜1號,每畝產量大約8000斤,這都多虧了廖老師帶來的好品種和手把手的指導。”鐘昌美說。
鐘昌美口中的“廖老師”,是來自臺灣臺中的農學碩士廖正淵。2023年9月,平潭大厝基村肥沃的土地和淳樸熱情的民風留住了廖正淵。帶著扎實的專業功底,廖正淵一頭扎進這片土地,決心推廣臺灣農業技術與新品種,在平潭闖出一片天地。
“廖老師教我們用臺灣的有機肥配方替代化肥,讓土壤也能吃上‘營養餐’;用可降解地膜阻隔雜草,利用臺灣酵素吸引益蟲形成生物防治鏈。”鐘昌美掰著指頭細數,“連澆水都得看天氣,這里面門道多著呢!”
“老鐘,你這片地該澆水了!”正說著,廖正淵剛好到來,只見他黝黑的臉上,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直往下淌。“今年我們在大厝基村推廣種植臺灣花蓮西瓜1號,這個品種45天左右就能成熟,單瓜重20到30斤,因為清甜沙瓤,市場價能賣到3塊錢一斤呢。”聊起西瓜,廖正淵滔滔不絕。
這並非廖正淵在平潭大厝基村的唯一“戰績”。2023年,廖正淵在村里引進的臺灣秋葵試種成功後,今年的畝產量更達到3000斤。“之所以選擇引進秋葵,不僅因其營養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樣樣齊全,還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功效。”廖正淵介紹,“關鍵秋葵能生吃,做成養生茶飲的話,二產開發空間大著呢。”
說著,廖正淵拿出一個紅色燙金禮盒,撕開內里包裝,褐色的茶碎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你瞧,這是我們自制的秋葵茶,把採摘下來的秋葵清洗,曬透後再慢慢烘炒祛除寒性,就成了養生茶。”廖正淵像展示寶貝似的,指尖點著禮盒上的“大厝基”三個字,“這是我為大厝基村農產品設計的Logo,去年中秋節推出後先用于秋葵產品,以後全村的農產品都要印上。”
如今,在廖正淵的帶動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村里100多個村民像鐘昌美一樣投身其中:有人忙著田間種植,有人在田壟間採摘、除草,還有的參與農產品的加工制作……
“眼下,村里新建的秋葵加工廠已經破土動工。”廖正淵展開圖紙向記者介紹,“我們打算給秋葵申報‘綠色食品’認證,將來會把本地的花生、地瓜這些農產品加工好,和臺灣秋葵茶搭配成伴手禮,通過農文旅結合和線上直播等形式銷售,為村民帶來更多收益。”談起未來,廖正淵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