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全球借奧運高調宣示愛國

時間:2012-08-07 16:00  來源:環球時報

  “重在參與”與“獎牌意識”

  奧林匹克運動的初衷,是構建一個不同民族、國家和文化間交流、融合的平臺,盡管許多人都強調“重在參與”、“體育無國界”,但這並不意味著奧林匹克精神和民族和國家觀念相對立。恰恰相反,奧林匹克賽場是各種運動會中最突出“國家觀念”的:國家、地區代表團的統一著裝和統一入住以國別劃分居住區的奧運選手村;從入住選手村到比賽頒獎儀式無處不在的升國旗、奏國歌儀式;以國別為單位統計的獎牌榜等,體現的都是“國家觀念”。這樣的情緒對曾經落後于世界的亞洲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在韓國,從奧運會一開始,韓國媒體就進入“奧運時刻”。在報道方式上,黃金時間絕對是韓國選手參加比賽的直播或錄播,哪怕同一時間有更精彩的決賽,只要與韓國選手的比賽有衝突,一律以韓國選手為主。各大媒體解說員對本國選手讚不絕口,哪怕失誤或實力不行,也是“鼓勵為主”。在裁判誤判問題上,韓國輿論槍口一致對外。在羽毛球事件中,韓國媒體首先強調“中國選手帶壞了韓國選手”,並且痛批國際羽聯賽制問題。

  在最早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國家日本,這次盡管獎牌奪了不少,但金牌並不多。日本國內一些媒體一方面對其他國家奪牌表現得“不屑”,稱中國奪金是“唯金牌論”;諷刺朝鮮運動員“為了今後吃上飽飯不得不拼死一搏”;稱韓國運動員“沒有奪冠實力但憑借哭鬧一樣可以有收獲”。但實際上,日本才是這次奧運會的申訴大國,日本通過申訴拿回了男子柔道、體操團體、拳擊多個項目的獎牌。對此,日本《產經新聞》曾解釋稱,面對日本震災後的復興、超老齡社會的危機、年輕人不思進取、“中國威脅”擴大等,難題堆積如山的日本很需要一劑“興奮劑”,而此次奧運就是一個讓日本增強民族信心的機會,希望日本選手為日本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全力以赴。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