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軍隊與王室關係盤根錯節,握有政變這個“撒手齔”,因此行事一向較為飛揚跋扈。泰緬邊境和南部邊境三府都有過軍隊虐待甚至殘殺無辜居民的記錄,包括帕莽部隊。美國在2004年的人權報告指出,帕莽部隊以緝毒為名虐待一些山區的土著居民。
2008年,一名男子在被軍隊羈押時被殺害,五名軍人是犯罪嫌疑人,但是法庭拒絕開庭,認為得由軍事法庭來審判,泰國軍隊的霸道風格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泰國經濟的發展,軍人幹政的勢頭雖然受到一定的抑制,但一直以來,泰國缺乏制衡軍隊的力量,相應的替代政治勢力並未完全形成。
在東盟諸國中,泰國的軍費開支僅次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2010年,泰軍總軍費達到48.5億美元,比十年前增長了近八成,在全球排名第35位。
泰軍目前有30萬現役軍人,20萬人的預備役。最大的軍種是陸軍,有19.1萬人。泰國軍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加強現代化,重點發展海軍和空軍。
泰國軍事合作的首要夥伴是美國。自1982年起,每年泰國和美國都會舉行“金色響尾蛇”聯合演習,提升軍隊戰力。泰國從美國購置了18架A-7E海盜II式攻擊機、6架貝爾-212艦載直升機來武裝從西班牙購入的航母“差克立·納呂貝特”號,泰國空軍還配備了F-16A/B等美式裝備。
在軍購方面,泰國軍隊並不拘泥于美國,而是靈活多變地購買來自五湖四海的裝備。除了上述提到的產自西班牙的航母和產自美國的飛機,還有來自瑞典的鷹獅戰鬥機、來自烏克蘭的T-84主戰坦克等。據不完全統計,泰國軍隊的外國供應商有二十多個不同國家。
喻常森認為,購入種類如此之多的軍火是泰國軍隊以性能為主導的實用主義態度所致,有些武器是為了與前期的採購相配套,比如與航母相關的軍購,而俄制裝備的採購則是綜合考慮性價比所做出的決定。
此外,泰國軍隊的“以農產品換武器”的做法獨樹一幟。幾年前泰國就以6.6萬噸幹龍眼向中國換得總價值約16億泰銖的132輛裝甲車;俄羅斯也向泰方提供了4架“Mi17型”直升機,用來抵銷俄羅斯從泰國進口大米時的欠債。
農產品換武器
十年軍費激增
武觀泰軍
“個人行為”難立足 幕後或有陰謀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陳建榮博士——
點評慘案
南方日報:泰國軍人的涉案暴露出哪些問題?
陳建榮:泰國在君主立憲政體下,形成了王室-軍隊-政府“三權分立”的格局。在這三者中,王室最強,政府最弱。從目前的進展來看,此次事件幕後也許有隱藏的陰謀。涉案者一共9人,是一個戰術小隊的規模,用“個人行為”來解釋慘案難以立足。但是基于現在披露的信息,很難看到幕後指使者究竟是誰。
泰國軍警間的關係十分微妙,文官政府下轄的警察只能控制曼谷等大城市,在邊境地區,治安和防務全部由軍隊負責。一些泰國當地人士暗示,軍界部分高層跟邊境地區的犯罪團夥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
南方日報:此次事件對中泰雙邊關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陳建榮:目前泰國正在抗擊洪災,湄公河慘案的處理對英拉政府的政治智慧就形成了更嚴峻的考驗。有一些分析認為湄公河慘案是泰國軍方故意給英拉出的難題,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道理。
南方日報:泰國目前採取什麼樣的國家軍事戰略?
陳建榮:泰國總體上採取立足中南半島地區的防禦性戰略,注重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主要的假想敵是緬甸和柬埔寨。在對外關係上,美國是泰國最重要的盟友,經濟上日本是與泰國關係最密切的國家。
南方日報:日前,中老緬泰四國簽署協議,將在湄公河流域聯合執法,怎樣看待這一協議?
陳建榮:這個協議不意味著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協議的具體執行細則還沒有細化,可以預見的是,中方的參與人員應該是邊防武警,不是現役軍人。
泰國軍隊實行開放式管理
軍人講述
一位曾參加過中泰聯合演習、與泰國特種兵有過近距離接觸的中方軍官,向南方日報記者講述他所了解的泰國軍人。
泰國軍隊實行開放式管理,軍紀相對比較松散。只要沒有特殊任務,軍人就跟上班族一樣,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不受軍紀約束。泰國特種兵熱愛夜生活,喜歡聚會、喝酒、唱卡拉OK。
由于軍隊地位特殊,特種部隊在泰國地位很高,就連警察看到特種兵的紅色貝雷帽都要停下來敬禮。另外,他們的收入水平很不錯,一個連長家里都有好幾輛私家車。
泰國特種兵都是真刀真槍上過戰場的老兵,訓練方式是北約體係,強調實戰導向,要求五分鐘內可以參加戰鬥。團隊配合也是該體係的特點,也許單人作戰不如我軍,但是五人作戰小組絕對不弱,尤其擅長襲擊戰、心理戰、叢林反遊擊戰等。
他們的明顯弱點是體能,泰軍實行全面職業化,軍人年齡普遍比我軍大,甚至有50歲還在服役的特種兵。(洪奕宜 實習生 劉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