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09年國慶閱兵
今年8月,最新型號導彈發射進入最後階段。44歲的第二炮兵一級軍士長王忠心在導彈測試大廳里緊緊盯著眼前靜臥在軌道上的幾十米的導彈,順利把導彈送上藍天。這是從軍26年的王忠心發射的第三種型號的導彈。
王忠心介紹:“第一次裝備換型的時候,‘海灣戰爭’正打得熱鬧,每天看到電視上導彈騰空呼嘯的鏡頭,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拿我們的導彈與別人相比。作為一名火箭兵,只有通過刻苦訓練,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打起仗來才有底氣。”
2002年,中國共產黨洞悉時代潮流,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十年來,中國軍隊在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牽引下,傳統步兵、炮兵等數10個兵種近千個崗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偵察預警、測繪導航、特種作戰等上千個兵種崗位的誕生。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