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蔣勳說唐詩

時間:2012-05-15 09:12   來源:新華讀書

  第六章 杜甫(上)

  第一節 夢李白

  杜甫曾經夢到李白,他覺得有點不吉祥,不知道李白是不是死了。李白那個時候因為小人誣陷被放逐到夜郎,大概是今天的貴州雲南一帶,很久都沒有消息。那個地方瘴癘橫行,所以杜甫有些擔心,有些難過,也有些害怕。《夢李白》的兩首詩里面可以看到杜甫對李白的情感之深。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如果人有一天要面臨死別,大概只有哭泣了。可是他與李白不是死別,而是活生生兩個人告別,非常難過。“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李白被貶到南方去,那麼容易生病,那麼危險的地方,一點消息都沒有。“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老朋友到我的夢里來,大概是知道我非常想念,來讓我見一下。

  他又擔心到底是不是還活著,不然為什麼會到他的夢里來?所以說“恐非平生魂”?這里面有杜甫對李白的深情厚誼,我自己寫詩,也不敢隨便寫一個朋友的時候用到這麼重的句子。“路遠不可測”,道路這麼遙遠,也沒有機會可以打探到消息。“魂來楓林青”,魂從南方來的時候,會看到一片青色的楓林。“魂返關塞黑”,到我的夢里來了之後,不是還要回去嗎,你的夢魂回去的時候大概又要經過黑暗的關塞。這些都是在寫李白的魂進入他的夢之後的超現實狀態。第一首就講到這里,下面我們看第二首。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這里非常有趣,杜甫用到李白也曾經用過的典故——浮雲與遊子。李白是一個不斷流浪的人,總是跑來跑去,有時候也寫信說要來,可是又不來。“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連著三個晚上夢到你,所以也知道你非常想念我。杜甫很有意思,這麼深的情感,就是不用第一人稱。“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好像在夢里面感覺到李白跟他說過得很不好,生活困頓。下面就是杜甫的回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江湖”是講李白的魂好像在流浪,或者李白在被放逐的路上很危險,所以提醒他有很多小人,要小心一點。也是害怕李白往南走的時候,坐的船會不會出事。

  杜甫就是那種老在擔心的人,他真是很像處女座,也許有一部分又是天秤座,老是想來想去。“出門搔白首”,杜甫想到心里煩得不得了,就走到門外看看到底李白有沒有來,忍不住抓自己的頭。這個動作幾乎是杜甫最常見的動作,李白從來不會“搔白首”,李白總是長風幾萬里,兩個人的個性明顯不一樣,李白總是看到最遠最遠的東西,杜甫看到的就是頭發。“若負平生志”,好像違反了平生的一個志願,這是講杜甫,也是講李白。他們都有一種瀟灑與豁達的志願,又常常陷在人世的困頓當中。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看看這個繁華的城市,為什麼只有李白這麼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網恢恢”就是法網恢恢,因為這個時候李白觸犯了法律,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李白與永王李璘在一起。杜甫的命還不錯,投靠的皇子後來當了皇帝,就是唐肅宗。永王最後被當成反叛,李白也被流放夜郎。杜甫認為李白不用擔心這些事情,不管現在是不是階下囚,總會“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非常確認李白在歷史上會留下聲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肯定與讚美。這麼重要的判斷竟然是在李白流放期間做出的,也就更為特別,可以看出杜甫對李白的情感之深,他甚至不從現世的法律去衡量,而是將文學創作的成就放在更高的層次上。

  杜甫還給李白寫過一首詩《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好久沒有見到李白了,想想這個人真是瘋瘋癲癲的。“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可見當時很多人討厭李白,其實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我們大概也很怕——為什麼他可以活得這麼瀟灑?杜甫說好像只有我覺得他的才華真是值得憐愛。杜甫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李白“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多麼漂亮的對仗,“詩千首”與“酒一杯”,“敏捷”與“飄零”,好像敏捷與飄零就可以概括李白的全部,落魄、流浪,又聰明到才華蓋世。杜甫好像永遠有一種寫格言的意圖,永遠想勸勉別人,所以他又寫道:“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他大概知道李白混在那個官場實在很痛苦,“匡山”就是廬山,杜甫很喜歡廬山,所以他說你過去在匡廬讀過書,其實在那邊終老是很好的,你為什麼不回到廬山來呢?在這首詩里可以看到杜甫對李白的深深懷念。

  第二節 長安水邊多麗人

  《麗人行》是杜甫很重要的詩歌作品。這首詩是歌行體,同李白的《長幹行》一樣都來源于民謠係統。《麗人行》描繪的是女性在春天盛裝去出遊的景象。杜甫寫過很多倣樂府的歌行體詩,他已經離開了貴遊文學,開始追求比較平鋪直敘的歌謠體。李白的詩里面有很多形式上的創造,對貴族的華麗生活多有涉及,杜甫這方面的因素相對比較少。越到後期,杜甫越是返璞歸真,幾乎不賣弄文字。華麗的東西都拿掉,非常平實。杜甫是寫實文學的開創者,李白則是浪漫文學。

  讀過中國美術史的朋友對《麗人行》應該非常熟,唐代畫家張萱畫的《虢國夫人遊春圖》,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可能當時,畫家張萱與詩人杜甫都在農歷三月三日這一天,在長安的曲江邊,看到貴族婦人盛裝裝扮到水邊去遊春。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用“新”去形容天氣,是因為沉悶的、寒冷的冬天過去了,天氣終于轉暖,長安城的曲江旁邊有很多美麗的女子。“態濃意遠淑且真”,“態濃”是化妝非常濃艷,唐朝女性涂的胭脂、貼的花黃,非常華麗,會在整個額頭上畫一只鳳凰。“態濃”必須要“意遠”,也就是精神層面上要夠高遠,才能平衡,才能美。美常常是兩個相反事物之間的平衡。態濃、意遠、淑且真,然後“肌理細膩骨肉勻”。只有在唐代對女性的身體才會如此直接地描述,對于骨肉的均勻,用最直接的字。宋代以後很少看到這樣的語言能力,可以看到唐詩對于人的身體的觀察與描述多麼健康。現代詩都很少用“肌理”去寫女性的身體,無法像唐詩那樣坦然地去面對。

  下面開始講衣服。“繡羅衣裳照暮春”,繡著非常美的紋樣的羅衣,到了春天已經有一點薄,被暮光照著。“蹙金孔雀銀麒麟”,這是講金子做的孔雀與銀子做的麒麟形狀的首飾。“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用翡翠鑲出來的荷葉,從額頭與鬢角上垂下來。“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腰衱是什麼?現在日本人和服後面的那個東西就是腰衱。因為是用珍珠繡出來的,走起路來會特別穩,背後好像有一個靠墊。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所有漂亮的女子當中,最重要的是皇後的親戚,皇後的親姐妹,就是虢國夫人跟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最受寵愛。皇宮里面開始送菜出來,“紫駝之峰出翠釜”,用一個翡翠小鍋,裝了一個駝峰。“水精之盤行素鱗”,清蒸的魚放在水晶盤子里。“犀箸饜飫久未下”,持犀牛角做的筷子,已經不想吃了,因為每天都在吃東西,多麼沒有意思。李白《行路難》里面的“投箸”,是心茫然;這里的“饜飫”是厭煩,對華麗的厭煩,對富貴的厭煩。“鸞刀縷切空紛綸”,貴婦人已經吃到厭了,皇宮中的禦廚還在絞盡腦汁想做最好的菜來給這些夫人們吃。杜甫在做對比,貴族富貴到這麼好的菜都不想吃了,傭人在那邊忙著做讓他們可以吃的菜。杜甫的社會意識慢慢出來了。

  “黃門飛鞚不動塵”,“黃門”是管馬的太監,為了讓夫人們吃的東西安全衛生,所有的食物都從皇宮中送來,為了送到的時候保持熱度和幹凈,特地選用訓練有素的太監,馬跑得很快,依然“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一道一道菜送過來。旁邊有人在演奏音樂,“簫管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津”是什麼?就是曲江的渡口,他們要上船去玩。黨政軍要員全部到了,“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來晚的人只好下車自己走下草地。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這兩句詩里帶有隱喻,杜甫在講楊家的家族勢力已經太大了,覆蓋一切,只手遮天。“炙手可熱勢絕倫”,這個家族炙手可熱,聲勢到了最高點。然後杜甫開始與他最關心的人講話,他最關心的人是誰?小老百姓。“慎莫近前丞相嗔”,你們不要隨便走前面,小心丞相罵你。丞相是誰?楊國忠。杜甫描述華麗之後,最後還是落腳到對老百姓的同情,他覺得小老百姓最好小心一點,在這樣一個富貴權勢被壟斷的社會中,百姓是最卑微的角色。杜甫與李白的不同,就是這種社會意識的覺醒。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