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政策
◆名詞解釋
三不政策,一個是:20世紀80年代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之一。1979年,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蔣經國主政的臺灣當局對大陸採取“三不政策”。第二個是: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
◆三不政策的形成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擬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來取代原有“解放臺灣”的口號,積極對臺灣展開“和平統一”的攻勢。對此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曾在聲明中提及:“中華民國不論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與中共政權交涉,並且絕對不放棄光復大陸解救同胞的神聖任務,這個立場絕不會變更。”而在4月4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中,前述蔣經國的談話更進一步成為所謂“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的內涵。
◆三不政策的瓦解
1986年5月3日,一名臺灣中華航空公司飛行員在空中制服了其他機組人員,將一架貨運飛機劫持至中國大陸的廣州機場,迫使蔣經國派出代表赴香港與大陸代表談判遣返飛行員與貨機事宜。這是國共內戰以後雙方官員首次接觸。
同時,蔣經國政府受到民間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壓力。最終於1987年,蔣經國授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代表臺灣當局與大陸的中國紅十字會接觸,作為兩岸溝通的窗口。經兩岸紅十字會協商後,蔣經國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至此,三不政策事實上已經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