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七日回顧  > 正文

11月16日 國臺辦:為破解政治難題積累共識 兩岸“茶博會”福建開幕

2012-11-21 11:0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新聞發佈會

  國臺辦:希望兩岸兩會就互設辦事機構早日達成共識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有利於更加及時、便利地處理兩岸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服務和維護兩岸同胞權益。我們希望雙方儘速完成相關的各自的研究和規劃。

  楊毅:歡迎兩岸各界人士就兩岸南海合作提出意見建議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我們歡迎兩岸各界人士就兩岸南海合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楊毅:支援商簽兩岸文物交流協議 推動制度化機制化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近年來,兩岸文物交流蓬勃開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們支援商簽兩岸文物交流協議,推動兩岸文物交流實現制度化、機制化,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楊毅:希望擴大兩岸航班數量、航點 方便民眾往來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對於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人數問題,大陸方面沒有特別的意見,臺灣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的接待能力、接待條件來提出方案。我們希望,也願意進一步擴大兩岸航班的數量、航點,能夠方便兩岸民眾的往來。

  國臺辦:民進黨調整涉陸機構名稱的建議務實、有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在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之前,我們不會和民進黨進行黨對黨的交流合作。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就調整相關名稱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我們認為這是務實的,也是有益的。

  楊毅: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為破解難題創造條件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在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將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同時,著眼未來,不斷為破解兩岸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難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

  國臺辦:希望國共平臺繼續發揮重要的獨特的作用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希望也相信國共平臺今後將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發揮重要的獨特的作用。他強調,希望民進黨改變“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從而為穩定臺海局勢,增進同胞福祉作出應盡的努力。

  國臺辦:兩岸經濟合作中會儘量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利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兩岸經濟合作總的原則應該是互利雙贏。在兩岸經濟合作中,我們也會儘量照顧臺灣的中小企業、傳統産業和基層民眾的利益。

  楊毅:兩岸應共同努力 為破解政治難題積累共識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兩岸政治議題是客觀存在的,遲早要面對,所以雙方應當共同努力,為今後破解這些政治難題創造條件,積累共識。

  國臺辦:繼續照顧臺灣特別是中南部民眾實際利益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指出,大陸方面將一如既往,繼續本著兩岸一家人的立場,充分體諒、照顧臺灣民眾的關切,盡可能地照顧臺灣中小企業、傳統産業、基層民眾,特別是臺灣中南部民眾的實際利益。

  楊毅:望臺方勿人為設置障礙 使兩岸媒體常駐早實現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我們希望臺灣有關方面體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傾聽兩岸媒體的呼聲,不要再給兩岸新聞交流人為地設置不切實際的障礙,使兩岸媒體常駐這件事能夠早日實現。

  楊毅:“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政治基礎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開展協商、建立互信、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我們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持續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兩岸交流

  花建慧:發揮優勢彰顯特色 開創皖臺交流合作新局面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花建慧表示,將倍加珍惜皖臺各個領域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果,努力挖掘和發揮我省對臺交流的潛力和優勢,不斷促進皖臺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兩岸“茶博會”開幕 百家臺灣茶企共同行銷中國茶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福建武夷山開幕。本屆“茶博會”以“茶與茶文化”為主題,續顯“海峽特色”,臺灣參展商展位數達100余個,增長達65%。

  茶博會首日簽約154億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重大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在武夷山市舉行。本屆茶博會現場簽約的重大項目有62項,總投資金額達154億元人民幣。

  兩岸青年學生運河文化之旅攝影采風活動在天津舉行

  “兩岸青年運河文化之旅攝影采風活動”在天津開幕。兩岸青年學生將赴天津市著名大運河文化景點進行學習參觀、攝影采風,所拍攝作品將共同參與評選。 

[責任編輯:郭瑩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