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清流五年向金門:啟示兩岸應通盡通“融”與“榮”(2023.08.07)

2023-08-08 09:1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福州/臺北8月7日電 題:清流五年向金門:啟示兩岸應通盡通“融”與“榮”

  新華社記者

  傍晚的金門,呂振益在自家牛肉麵館裏,看電視裏播放的大陸新聞節目。上周他剛從廈門買回了電視盒,過幾天準備和家人再去逛逛。喝著來自福建的清水,他和諸多金門鄉親還期盼:跨海大橋早日成真,廈金往來更加便利,兩岸同胞越走越親。

  到今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已整整5年了。由泉州到金門,供水管道所傳遞的不僅是源源不斷的甘甜水,更是兩岸同胞之間綿綿延續的骨肉情,啟示了兩岸應通盡通“融”與“榮”的無限空間。

  “解渴”之後金門鄉親有更多期盼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5週年活動4日至6日在泉州舉行,金門縣自來水廠幾任廠長都來了。他們探訪水源地山美水庫、晉江龍湖,勘察工程所用管道,表達對這項工程從願景變為現實的欣慰與感動,更暢談對早日完全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小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憧憬與期待。

  翁自保曾擔任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多年,深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來之不易。1995年啟動,2015年10月開工,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這項工程一路走來,凝結了兩岸同胞諸多心血,為金門鄉親帶來莫大便利。

  “大陸活水源源不斷流向金門5年了。”翁自保説,若沒有大陸供水,不知道金門怎麼應對這幾年的旱災。

  金門沒有高山遮蔽,年蒸發量遠超降水量。近幾年氣候反常,旱澇不均。2019年,金門曾連續百天未降雨;其後兩年,降水量連續創下有觀測記錄以來歷史新低,湖庫與農塘乾涸。所幸大陸清流入金,兩岸共飲一江水,解了金門民生與産業之“渴”。

  作為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翁自保坦言,沒有大陸水,將影響金門高粱酒的水源。在他看來,金門和廈門、泉州可做更多聯結。“未來還可以通電、通氣、通橋。”他説,金門可以當廈門的“後花園”,兩地逐步“同城化”。

  在金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燊看來,大陸對金門優先供水、優質供水、優價供水,是很好的開始。通水之後,期待繼續“應通盡通”。“通電、通氣、通橋也都是金門民生所需。”

  “水通了,就打開了一扇門。”福建省水利廳原廳長陳國樑回顧供水工程種種不易,更堅信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兩岸通水,是合作起點,不是終點。”

  “緣”“源”不斷,力促兩岸交融

  “這滴水是緣,牽連兩岸的晉金水緣;更是源,映照兩岸的同根之源。”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5週年宣傳片《水之緣》中的詞句,引發在場兩岸同胞共鳴。

  “5年的通浮水印證了泉金兩地血濃于水的親情。”泉州市委副書記宿利南説,數百年間,一批批先民從泉州橫渡海峽移居臺灣。今天,臺灣同胞中有900多萬人祖籍泉州,臺灣地區地名和泉州相同的有180多處。5年來,以水為媒,泉臺開展一系列活動,“民生通,民心更通,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清流五年向金門,是“小四通”的重要一步,也是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即“新四通”的美好縮影。

  近年來,大陸方面秉持善意、積極推動,一系列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措施不斷推出:完成福建沿海向金門馬祖聯網供電方案的論證和容量準備;金馬供氣工程正式“雲簽約”;廈金大橋開展測量地勘;廈門新機場、福州機場二期建設分別預留金馬候機區……

  福建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計引進臺資項目超2.3萬個,實際利用臺資(含第三地轉投)320億美元。

  “距離廈門1.5小時車程有座臺灣農民創業茶園,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原生態環境,青山綠水……”幾天前,臺青陳耘嘉在微信朋友圈推介他位於龍岩漳平的茶莊民宿。

  客人入住,陳耘嘉總願意和大家話家常,分享從爺爺開始一家三代紮根當地的“茶的故事”。“很多大陸客人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很享受在這裡的工作和生活。”他説。

  近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上,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臺灣教師馬彥彬,分享了參與福建鄉建鄉創的經歷和體會。

  截至目前,福建累計引進上百支臺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為全省300多個村莊提供規劃設計、産業文創等陪護式服務。“政策支援力度加大,融合效應顯現。”馬彥彬説,兩岸同胞在鄉村振興大舞臺上不斷增進了解。

  推動“互通”“共融”,深盼共同繁榮

  “兩岸合則兩利、通則雙贏,而分則兩害。金門人對此感觸尤深。”在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5週年活動現場,多位金門鄉親對記者表達心聲。

  新華社駐臺記者日前探訪金門,聽到了相同的訴求。計程車司機老紀説,疫情前每年去廈門和泉州10多趟,“有時只為吃個飯”。

  在小金門島的沙灘上,面朝廈門,老紀能清晰指出廈門雙子塔、會展中心的位置,也知道大嶝島上正建設機場。對廈門,他就像本地人一樣熟悉:“廈金本來就親如一家。”

  潮起潮落,淺淺海峽早已不是隔絕同胞往來的藩籬。今年6月,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大會宣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的好消息。

  面對新願景和新機遇,更多兩岸同胞深盼,融合發展走深走實,更好地為兩岸交流合作、攜手發展增添活力動能。

  “總結通水經驗,兩岸可探討更多合作模式。”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劉佩怡表示,産生“共融”效果,需要兩岸民眾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學習的環境來塑造。

  在金門服務過的臺灣中華婦聯總會主任委員雷倩説,福建原是戰爭前沿,如今正朝著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方向邁進,這極有意義。

  “相信未來會有更完整的全方位的融合計劃。”雷倩説,這個融合計劃也需要臺灣同胞認真思考:兩岸的未來,是選擇戰爭還是和平,是選擇繁榮還是落後,是選擇融合發展還是對立對抗?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所長蘇美祥表示,無論臺海怎樣“亂雲飛渡”,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主張一以貫之。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共用中國式現代化成果的最佳路徑和必然選擇。(記者:許雪毅、尚昊、陳君、王承昊)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