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臺胞之家  >   鄉音線上  >   臺胞故事

祖孫三代 情係桑梓

2020年12月21日 來源:福建臺胞之家網

(省臺聯“臺胞的故事”徵文) 

 

  “獻出赤子一片心,報答故鄉養育恩”。故鄉的一山一水,糅合著血脈溫情,作為祖籍漳浦臺胞,陳志謨、陳瑞和、陳建中用赤誠之心書寫祖孫三代回饋家鄉的桑梓情。

  奔跑,時代的逐夢者

  陳瑞和先生1932年出生於漳浦縣赤湖鎮南峰村,早年就讀于龍溪中學(現漳州一中),後去臺攻讀機械專業。其父陳志謨1949年赴臺灣辦實業。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父子倆相繼在臺灣開辦製鞋工業,兼營建築、化工和製鞋機械業,事業有成。由於海峽成藩籬,他思鄉情切,多少回故鄉入夢中,夢醒淚沾巾,但直到1991年春天,陳瑞和才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陳瑞和先生的兒子陳建中1957年出生於臺灣,15歲往美國讀書,畢業于加州州立大學,25歲獲企業管理碩士學位。1994年,陳建中也回到故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令陳瑞和父子激動不已,他們積極抽調境外企業的資金到漳浦參與開發建設。1995年12月,他們在漳浦官潯鎮馬口投資500萬美元興辦三本肥料有限公司。公司已研製並成功開發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肥、茶葉果蔬專用肥等系列肥料品種,通過ISO-9002國際品質體系認證,是一家檔次高、配套齊全、管理科學的環保型企業。陳建中先生説,家鄉漳浦是農業大縣,魚米花果之鄉。為了推進農業技術進步,提高農産品的産量和品質,他們決心辦有機肥料工廠。企業賺的錢要回饋家鄉,用於辦學和公益事業。

  紮根,家鄉的築夢人

  漳浦縣赤湖鎮,有一所以臺胞名字命名的中學——“達志中學”。教學樓上懸挂著一副“達則兼善天下,百年樹人春風化雨;志存回饋桑梓,捐資興學作育英才”對聯。對聯的背後,是陳建中及父輩們數十年如一日樂育英才的故事。

  1991年秋,陳瑞和奉80多歲父親陳志謨之命,回家鄉漳浦赤湖鎮考察教育,捐資200萬元,為赤湖中學興建科教樓、辦公樓、師生宿舍樓等5000多平方米,增設高中部,使其由初級中學升格為完中學校,並建議將學校更名為達志中學,獲省政府批復同意。福建省政府授予陳瑞和“樂育英才”金質獎章和獎匾,漳州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

  1994年,陳瑞和的兒子陳建中回到家鄉,在達志中學設立獎學獎教金。17年來,陳瑞和父子每年都為達志中學師生頒發獎學獎教金,累計發放獎學獎教金57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2006年,陳建中捐資100萬元,為達志中學興建圖書館,被漳浦縣政府聘任為達志中學名譽校長。陳建中續寫祖孫三代接力助學的佳話,在當地傳為美談。

臺胞陳瑞和、陳建中先生捐資達志中學180萬元

  盼歸,兩岸的紐帶

  致力於推動家鄉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陳建中還協助漳浦臺創園開展招商引資,用實際行動抒寫故土情。2001年1月,“金廈”開通水運直航後,陳建中當年就組織138位金門同胞到廈門、漳州考察農業。他們還向金門銷售一批高粱專用肥,又在臺灣阿里山開辦千畝高山茶園“三本”肥料示範點,表示要讓“三本”生物肥料綠遍兩岸田園。他們經常帶領臺灣等地的企業家到漳浦考察,宣傳優越的投資環境,為家鄉招商引資。達志中學舉辦35週年慶典,在陳建中父子的熱誠邀請下,160多位臺胞從臺中、南投、金門跨海前來參加盛會。陳瑞和父子倆還熱心為臺灣同胞尋根,為南投縣陳氏宗親找到祖地漳浦萬安西垅社,並牽頭組織、全程陪同120名臺胞回鄉謁祖,使兩地宗親200年後實現大團圓,促進了兩岸的交流合作。

  20餘年間,陳氏三代還將公益範疇覆蓋到家鄉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為漳州一中、赤湖中心小學設立獎學獎教金,以及捐資為家鄉修路、資助養老院等。他的這些善行義舉為家鄉人民所傳頌。20餘年間,陳氏三代還將公益事業覆蓋到家鄉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用實際行動抒寫故土情。

陳建中在田間為農戶指導

  當談及這些貢獻時,陳建中深情地説:“魚戀水,鳥戀林,遊子戀故園”。他希望後代不忘和平統一的願望,一代接一代,回饋桑梓,為故鄉的繁榮發展、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奉獻一份力量。(文/圖 張群,漳浦縣臺聯會長)

[編輯:卓高翔]

臺胞風采

鄉音文苑

臺胞之聲

臺胞故事

姓氏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