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福建臺胞之家> 共同家園> 建設海西> 海西動態 - 正文
 
第四屆海峽論壇•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17-20日在泉州舉辦
 
2012年06月08日        來源 : 臺胞之家網   作者 : 福建省泉州市 王培珊 字體:【】  【】  【

 

  臺胞之家網訊:“和諧世界,以戒為師”。為弘揚佛教文化,促進兩岸交流,圍繞弘一法師的佛教思想和愛國主義精神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由福建省佛教協會主辦,泉州市承辦的第四屆海峽論壇•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將於6月17日-20日在泉州大開元寺隆重舉行。
  弘一法師與泉州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從1928年初冬始入泉州到1942年深秋圓寂於此,大師將人生中最後的、也是最成熟的十四年留在泉州,更將畢生的心血與智慧的結晶留在了泉州。他修持、著述、弘法,踏遍泉州的名山勝水,挂錫弘法過五十余處古寺名剎,曾在開元寺圈點《南山律鈔記》、講《一夢漫言》和《八大人覺經》,在承天寺講《常隨佛學》和《律學要略》。他不止將生命中最豐厚的一筆精神文化遺産饋贈予了泉州,也通過海峽傳到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臺灣,成為最常被臺灣佛教界論及的“民國佛教四大師”之一。
  弘一大師也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一首《送別》傳唱數十載,經久不衰,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弘一法師留給我們的,不只是藝術造詣,不只是佛學精要,不只是修持戒行,更在於其人格風範,在於其振興佛教、救世濟民的精神。抗戰期間,身處泉州的弘一法師主張唸佛不忘救國,説“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紓困難於萬一”等語,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之真諦,表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這也是“崇尚和諧、慈悲濟世”佛教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地佛教界通過連續舉辦三屆的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這一盛會和平臺,重讀大師遺著,重拾大師情操,重溫大師精神,進一步研究其藝術成就和佛學思想,弘揚愛國愛民、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進一步保持和促進閩臺兩地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對於共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泉州市臺聯 王培珊)

  編輯 : 遼野  
 

版權資訊
福 建 省 臺 灣 同 胞 聯 誼 會
© Copyright 2001 By Fujian Taiwanese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會址:福建省福州市湖東路276號18層 電話:(0591)-87802143 郵編:350003 傳真:(0591)87802143
http://www.fjtl.org.cn E-mail:fj_tailian@vip.163.com
備案證號:閩ICP備060298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