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毛振華
ICO(首次代幣發行)終於迎來監管“靴子落地”,央行、網信辦、工信部等7部門日前發佈公告嚴管ICO。嚴厲的措辭立刻引發市場劇烈反應,多家平臺暫停ICO業務,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全線“閃崩”,個別投資者幻想中的“一幣一別墅”之夢徹底破碎。專家及投資人士認為,監管及時出手有助於刺破ICO泡沫,後續監管中代幣清退是實施難點,尚需細化方案,早日讓市場回歸理性。
監管“靴子落地”虛擬貨幣集體下挫
“雖説一直都知道ICO監管不遠了,但是有僥倖心理。”投資者劉鵬既直接參與過ICO,也通過交易所購買過代幣。他通過國內某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以每枚58元左右購入“龍頭”代幣小蟻股,僅兩個多月就直奔300元,5萬元的投入讓他獲利20多萬元。但監管風聲趨緊,小蟻股持續回落,到ICO監管落地時,價格瞬間跌至100元。
研究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監管主要是針對瘋狂的ICO市場,將直接重創ICO發行的代幣。儘管比特幣並不屬於ICO發行的代幣,但在監管下還是出現“閃崩”。火幣網數據顯示,已邁上“每枚3萬元”大關多日的比特幣,在監管落地24小時內曾跌至22592.31元,相比3天前歷史最高價跌去近萬元。
同時,萊特幣、乙太經典等紛紛大幅跟跌,二級市場裏的代幣“腰斬者”更是比比皆是。劉鵬3個月前2000元購入多枚行雲幣,到5日時價值僅剩93.28元。
“公告裏提到,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這就意味著ICO一詞在國內可能如同‘賭博’等詞一樣變得敏感。”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稱。代幣的命運變得捉摸不定,但在專業人士看來,這也許是毫無價值“空氣幣”歸零的開端。
泡沫刺破,市場將回歸理性
隨著比特幣、乙太坊的崛起,同樣依託區塊鏈技術的ICO這幾年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由於不斷傳出“一夜暴富”的神話,越來越引發市場的瘋狂。監管的到來正逢其時,有助於儘快刺破泡沫。
“ICO其實打的就是IPO的擦邊球。”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業內人士指出,ICO以區塊鏈世界的IPO(首次公開募股)自居,但和普通IPO銷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銷售代幣,形式上更類似眾籌。此次監管公告將ICO定性為本質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監管落地前,市場的瘋狂超出了想像。如國內ICO項目量子鏈發行的代幣,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雲幣網數據顯示,5月23日量子幣上市交易當天漲幅達33倍,這是任何投資項目難以比擬的。
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指出,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共計43家。2017年以來,通過上述平臺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數達10.5萬。
ICO瘋狂的背後,難掩不少項目“圈錢”本質。國內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5天就在ICO平臺上融到折合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衝到50億美元。個別ICO項目發起人連“白皮書”也省去了。
有的傳銷組織甚至也偽裝成ICO項目。近期被公安部門偵破的維卡幣傳銷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龐氏騙局”。迄今為止,恒星幣、萬福幣、中華幣,百川幣、維卡幣、珍寶幣、五行幣等,均是已經被查獲和曝光的虛擬貨幣傳銷案,更多的則尚未浮出水面。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誘惑性強,危害也更大。
薛洪言表示,監管落地後ICO泡沫的破滅會提高融資門檻,降低融資金額,但只有把劣質項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項目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探索“監管沙盒”細化清退方案
監管落地後,多家平臺暫停ICO業務目前正在有序進行,部分代幣也將從交易所下架。但對於如何清退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ICO項目,以及如何處理進入二級市場的代幣,目前還沒有明確實施細則。這可能會成為下一步監管實施的重點和難點。
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表示,已募集比特幣、乙太坊但未發行代幣、代幣還未上交易所的ICO項目,將募集的幣退還參與者並不複雜。對於已完成全流程、且代幣已上交易所的,她建議後續應及時停止交易。在保障投資人利益前提下,借用上市公司“私有化”流程,規定某一時間前,以某一價格回購某代幣,代幣持有人自願申報,不同意者再協商。
而最令投資者關心的是,在監管後,比特幣、乙太坊等虛擬貨幣及其交易所的監管方向是怎樣的。
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的《7月份國內比特幣交易情況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主要虛擬貨幣市值總和由177億美元增長至1000億美元。近四成虛擬貨幣市值增長10到50倍,有7%的市值增長超過100倍。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産出國,也曾是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隨著虛擬貨幣盤子越來越大,參與者越來越多,牽一髮動全身,下一步如何監管尤其需要謹慎。
“監管沙盒”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既能有效監管又鼓勵創新的方式。“監管沙盒”是一個“安全空間”,在空間內,虛擬貨幣相關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産品、服務、商業模式和行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出現問題時才受到監管。
電子銀行資深從業者馬超建議,未來可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及其交易所實施“監管沙盒”。監管者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嚴防風險外溢的前提下,也可實現鼓勵金融科技創新與有效管控風險的雙贏。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