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中國為全球假貨核心集散地? 商務部:沒有根據

2017年07月25日 09:1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標題:中國為全球假貨核心集散地? 商務部:沒有根據

  原標題 這“鍋”我們不能背

  日前,全國首例電商平臺起訴售假網店案件公開宣判,被告售假店舖被判向淘寶網賠償人民幣12萬元。這一公開宣判被認為具有示範意義,意味著中國打假售假又向前一步。但不少國外機構圍繞中國侵權假冒問題屢做文章,還將中國指責為“全球假貨核心集散地”。對此,商務部負責人及專家回應,這樣的指責是不負責任的,中國在打擊售假販假以及保護智慧財産權方面的進展有目共睹,國際社會應該卸下“有色眼鏡”,用發展的眼光客觀看待中國變化的現實。

  指責中國沒有根據

  不久前,歐洲刑警組織和歐盟智慧財産權局在聯合發佈的《2017年歐盟打擊假冒和盜版的情況報告》中稱,中國內地是全球最大的假貨生産地,而香港則是最大的轉机站,總共佔據了全球86%的假貨份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回應道,“該報告對中國的指責是不負責的,其中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貿促會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如果是統計歐洲地區的中國假貨還勉強可信,若是統計中國的假貨,甚至中國假貨在全球的佔比,其統計方法的可靠性和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就要打一個問號了。同時有媒體評論稱,“中國向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産品,歐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全面掌握中國銷往各國産品的海關、質監、檢驗檢疫報告。”

  實際上,治理侵權假冒是全球性難題,但中國的這一問題屢被國外“炒作”。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向本報記者分析,“國外機構以此説事,一方面是因為過去中國的確存在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對中國在‘打假’以及保護智慧財産權方面的了解並不多,還停留在過去的印象中,甚至帶有歧視性的偏見,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變化的現實。”

  打假“清風”鐵腕行動

  對於上述指責的更多回應,其實是中國長期以來在打假“清風”方面的鐵腕手段。早在2015年4月,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就部署開展了“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的“清風”行動,要求全面加強出口商品品質監管,嚴厲查處跨境制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行為。今年1-4月,全國海關查獲出口侵權商品案件4600余件,扣留貨物93萬多件。

  商務部部長鍾山在年初曾表示,近3年來,我們共查處了侵權假冒違法犯罪案件超過100萬件,判決8萬餘人。“這個力度是相當之大的,侵權假冒違法犯罪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鍾山説。

  此外,中國民間市場主體打假也在行動中。“像治理酒駕一樣打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曾這樣表示。為此,阿里巴巴組建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打假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大於起刑點(5萬元)的制售假線索。

  何維達認為,中國對制假售假販假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充分説明瞭對智慧財産權的尊重。同時,中國在完善産權制度,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方面付諸了許多努力,這一系列工作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中國也應該更多披露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的成就,為外界客觀認識中國提供素材。

  智慧財産權強力保護

  與保護智慧財産權的行動相呼應——如今中國每天有1.4萬家新公司註冊成立;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排名第22位,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全球創業領軍者的形象與其通常留給人們的“山寨之國”和“智慧財産權竊取者”的形象恰恰相反,原因就是中國過去30年來逐步加強了智慧財産權管理。

  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2.7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9件。何維達認為,中國專利總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這體現了中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的努力。國際社會要正視中國的成就,中國也應加快解決既有問題,如促進專利的産業化運用等。

  孫繼文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對侵權假冒問題保持高壓態勢。包括繼續以涉及健康和安全的消費品及大型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大型設備材料出口為重點,加強進出口環節監管;繼續加強對重點專業市場和商品集散地的日常監管,凈化産品生産源頭等。(記者 李婕)

[責任編輯:孫伊靜]

相關內容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