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
許多企業發現,營改增帶給自己的遠不只是減稅,更是轉型升級之路。
營改增全鏈抵扣的實現,有力推動了技術進步與創新。作為全球最大建築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國中鐵加大了對相關固定資産和服務的採購量,短短6個月,已經實現抵扣進項稅額404.8萬元,使企業裝備及工程向著科技化、現代化的水準邁進。
“機械設備裝備水準的提高帶來的是作業人員減少,人工費支出降低,資産結構加速優化,形成減稅降負的良性迴圈,讓我們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中國中鐵總裁張宗言認為,從長遠看,營改增必將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促進創新發展,加速轉型升級。
山西省國稅局局長胡軍介紹,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營改增全面推開,讓建築行業産業鏈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為適應新稅制,建築企業努力調整和改進經營模式,加強內控建設和財務管理,向規範化、工業化、現代化躍升。而且,這一變化正在向上下游産業鏈傳導,由勞動密集型粗放低效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型品質效益産業轉型。
“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打通,有力促進了企業分工細化和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加大設備採購和研發投入力度,對促進整個經濟鏈條良性運轉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認為。
江蘇常州科研試製中心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煤炭設備研發與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法人代表姜漢軍説:“人力外包成本抵扣,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每年可減稅190多萬元。這為我們由傳統的製造業向‘製造+服務’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營改增試點以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佔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産業稅收同比增長8.2%,快於第二産業增速7.2個百分點,佔全部稅收的比重為57.3%。
值得關注的是,以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核心行業,均呈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前三季度稅收同比分別增長11.2%和39.8%,延續了去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持續顯現。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