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省份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哪個省份擁有更多的上市“後備軍”?這些問題,不僅反映出各地的發展水準,也隱含了未來全國新興産業的潛在版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015年末各省份上市公司數量排名以及與經濟總量的關係發現,目前中國各省份上市公司數量差距懸殊,發達省份與欠發達省份在上市公司數量上的差距,遠遠大於它們在GDP方面的差距。與此同時,部分省份業已開展的産業升級正在對接國家推動的“新經濟”戰略,這或許意味著它們在未來有望擁有更多的上市公司。
8省份擁有逾六成上市公司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5年末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十大省份為廣東(424家)、浙江(299家)、江蘇(276家)、北京(265家)、上海(224家)、山東(162家)、四川(103家)、福建(99家)、安徽(88家)、湖北(87家)。
從數量看,廣東2015年末擁有上市公司424家,佔全國的15%,位居全國首位,與其經濟總量成正比。
其中,深交所所在地深圳佔了一半,達到202家,而省城廣州有68家,僅為深圳的1/3。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廣深的差距相當大。此外,廣州不僅不如北上深,也排在杭州、蘇州之後。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深圳靠近深交所,聚集了大量的PE、基金等金融機構,産業結構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成長快,也更容易得到機構的垂青,因此廣州不如深圳非常正常。
“但廣州排在杭州和蘇州之後,很值得反思。”彭澎説,杭州的電商發展非常好,電子資訊經濟發達,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蘇州的民營經濟也十分發達。相比之下,廣州的産業結構相對傳統,新興産業大多處於初創階段,“我接觸的很多民營企業老闆,很多都不願意上市,他們擔心對企業的控制權受到影響,有點小富即安,冒險精神不如浙江。”
上市公司數量上,緊隨廣東之後的是浙江。2015年末,該省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了299家,佔全國的比重為10.6%。今年3月9日上午,隨著浙江 司太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證所正式掛牌,浙江的A股上市公司達到3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無論在人口總量還是GDP總量上,均遠不如江蘇和山東。例如,浙江GDP僅為江蘇的六成、山東的68%,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四,但浙江的上市公司數量卻高居全國第二,比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多出23家,比山東多出137家。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浙江的民營經濟是我國最發達的,民營經濟是就業、科技創新的載體,浙江是除直轄市以外每人平均收入最高的省份。此外,浙江靠近上海,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北京和上海分別以265家和224家上市公司數量排在全國第4和第5位。京滬兩大直轄市作為強一線城市,是中國最具輻射力的兩大中心城市,不僅擁有大量國企,不少民營企業在公司發展壯大後也將總部遷至京滬。
在粵浙蘇京滬這5個上市公司數量超過200家的省份之後,有兩個省的數量在100~200家之間,分別是山東的162家和四川的103家。此外,排名第8的福建也擁有99家上市公司,數量接近100大關。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境內上市公司有2827家,其中排名前八的省份有1852家,佔全國的65.5%,顯示了極高的集中度。
哪些省份擁有“未來”
國際投行高盛在去年底的一份引人注目的報告中稱,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投資者原有的傳統投資框架已經不再適用,以健康醫療、科技為主體的新經濟才是投資者需要緊跟的脈搏。高盛給投資者的建議是:持有“新興中國”,交易“傳統中國”。
無獨有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這也意味著,相比傳統産業,高新技術産業、新經濟領域的發展空間更大,成長也更快,更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2016年大部分的投資機遇都將由中國的新經濟帶來。”富達國際中國焦點基金經理寧靜此前對本報稱,中國的改革決心將帶來新的投資機遇,這些新機遇甚至可能抵消整體經濟放緩對投資回報的影響。
在這方面,浙江可能是一個“爆發力”很強的省份。近年來該省的電子資訊經濟高速發展,杭州更是成為電商之都。尤其在阿里巴巴的帶動下,杭州的資訊經濟在全國獨領風騷。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路行銷、資訊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涌現了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
同時,浙江也在積極打造先進製造業。以該省諸暨市下轄的店口鎮為例,目前該鎮就有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幾乎與部分西部省份全省的數量持平。結合“十三五”規劃,店口鎮對製造業進行轉型升級:一方面對傳統産業進行轉型升級,一方面打造“網際網路+”對接傳統製造業。
店口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朱庭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以“中國製造2025”規劃和工業4.0為契機,在智慧製造方面,店口鎮通過騰籠換鳥(即把原來廠房裏的設備騰空,換入新升級的設備)、機器換人等手段,計劃先打造工業4.0生産線、車間,最終打造工業4.0的工廠。然而,工業4.0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先從生産線開始,然後打造智慧工廠,最後打造智慧産業。
同時,店口鎮還力推“電商換市”。以引進電商産業城為契機,把“網際網路+”跟傳統企業進行對接。朱庭傳告訴記者,真正的智慧製造還需要“網際網路+”,而店口現在走了這兩步——原有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和資訊化建設,再進一步就是要跟“網際網路+”結合起來。
朱庭傳表示,現在電子商務與生産系統沒有真正打通,網上的訂單還要通過銷售人員定下來,然後發到生産車間,按照這個要求,各個車間再安排計劃生産。如果兩者真正打通,訂單生成之後,生産車間會自動生産。
儘管真正實現這一願景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但考慮到浙江本就擁有的電子商務優勢,該省顯然在這一領域擁有更多的“未來”,也有望誕生更多為資本追捧的企業。
除了浙江,廣東也有望在新興領域培育出更多上市公司。該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廣東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主要結構性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服務業比重達到50.8%,比2014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60.4%,比2014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先進製造業比重達到48.5%,比2014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十三五”期間,廣東力圖培育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慧 機器人、3D列印、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産業。
與浙粵相似,京滬在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引領下,也被寄予了涌現更多上市公司的厚望。還有分析稱,江蘇的高新技術産業發達,南京又是中國的五大科教中心之一,未來南京和蘇州將成為江蘇高新技術産業最為密集的區域,也是上市“後備軍”密集分佈的區域。
除了上述五個地區外,一些中西部大城市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大幅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武漢、重慶和西安這幾座城市,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各自大區的中心,高校雲集,科研實力雄厚,例如武漢的 東湖高新區,目前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