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實施之年。無論國內還是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建設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但也有一些人對“一帶一路”建設心存疑慮,沒能正確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和內涵;也有人過分放大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內涵以及機遇、挑戰等問題予以深入分析。
“一帶一路”建設既是遠期的美好願景,又是近期的實在福利。一些西方人質疑“一帶一路”建設,認為它缺乏清晰的內涵、路線圖,只寫意、不寫實。這種理解顯然是片面的。“一帶一路”倡議是願景和行動的結合,是內外發展的聯動。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有關國家和地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從長期看,“一帶一路”建設著眼于促進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踐行開放包容理念,開創經濟全球化廣闊前景。從近期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對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各國的就業、經濟發展等都能帶來具體而實際的好處。在沿線各國、各地區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將蓬勃發展的亞洲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連接起來,將激發巨大經濟潛力和市場需求,打造世界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帶一路”建設既為中國發展提供動力,又為世界發展創造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29%,而人口占63%,前者不到後者的一半。這种經濟總量與人口的嚴重不匹配,凸顯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的巨大需求缺口和潛力。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能夠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中國的現代化經驗鮮活而豐富,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鑒。通過基礎設施等建設,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産品、帶給世界更好的合作機遇,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科學把握“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機遇和風險。有人把“一帶一路”建設歪曲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這顯然沒有讀懂中國所走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道路。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國際場合明確表示,“一帶一路”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大家一起加入朋友圈,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路。當然也要看到,“一帶一路”建設的設計構想是實現共贏,但並非沒有風險。恰恰是因為存在風險,才更需要共商、共建、共用。我們應客觀認識風險,不誇大也不小視,注重推動風險向機遇轉化。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寶貴經驗,也適用於“一帶一路”建設。由政府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堅持市場化運作、遵循國際標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科學方法。這一方法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也有利於打消國際社會疑慮,能夠更好地與其他國際合作架構、發展規劃對接。二是在建設初期應注重處理好取與予的關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現階段需要更多投入,投資回報期可能較長,多予少取是“一帶一路”建設初期應有的姿態。“一帶一路”建設是百年工程,合作共贏的思維將貫穿始終,它的推進與我國的外交工作將互相促進。只有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堅持利我與利他結合、雙邊與多邊結合、取與予結合,才能不斷延伸國內市場,建設歐亞非大市場。三是尊重不同國家的政治體制,處理好與當地政府及社會組織、公眾的關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體制不一。中國企業走出去,既應重視與對方政府打交道,也應重視與社會各層面多溝通,與當地非政府組織打好交道。走出去的企業、團體應嚴格遵照絲路精神,使“一帶一路”建設更加接地氣,讓“中國製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等進入沿線各國尋常百姓家,向本土化的方向發展。
(王義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