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網際網路金融進入“規範元年”

2016年03月17日 07:25: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兩會”期間,網際網路金融不僅成為許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也第三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前兩次不同,這次關注重點已由“促進”轉變為“規範”。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將迎來“規範元年”。

  3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一行三會”記者會上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很快。“有些方面表現挺好的,失敗率比較高、導致跑路的主要是P2P網貸這個環節,這些還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希望加強監管,但究竟行業應該是什麼樣的規矩,怎麼樣監管還正在探索之中。”

  P2P行業亂象壓垮公眾信心

  “上午開業,下午跑路”,這是外界對P2P行業亂象的極致概括,而在過去一年,P2P行業亂象呈現出了升級嚴重的趨勢,e租寶事件等爆出,成為壓垮公眾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5年P2P網貸市場交易規模9823.04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288.57%,網際網路眾籌平臺365家,其中2015年全年上線的平臺有168家。但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也首次直面信任危機——截至2015年12月,國內共有1302家P2P平臺死亡,668家跑路。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告訴記者,類似e租寶之類的問題企業,披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皮,從事非法集資。他們的行為,不僅對投資者和社會造成了損失,也連累了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信譽。

  “偽網際網路金融”拖累整個行業

  受頻頻發生的“P2P跑路”事件拖累,“網際網路金融”在市場上的名聲更是一落千丈。某網際網路金融人士甚至表示,不希望被稱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也不願參加各種網際網路金融論壇。

  由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英凡研究院近日聯合發佈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題報告》顯示,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它已成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設施之一,客觀上促進了金融體制的改革。但對於類似e租寶這樣披著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非法集資行為,應該給予堅決打擊。

  賀強也在提案中指出,很多所謂P2P企業,並非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以e租寶為例,儘管擁有網站和APP,但e租寶的獲客方式,仍然主要以線下雇傭的大量“理財師”為主,甚至通過偽造虛假借款人,建立資金池,進行平臺自融,直接分配資金去向。風控模式仍是傳統模式,並未使用網際網路作為主要渠道或用網際網路技術來影響交易和市場等。

  “這些所謂P2P平臺只是民間融資換了一個外殼,其商業模式、行為及技術特徵與網際網路金融基本關係不大,以這種平臺的問題來衡量網際網路金融是偏頗的。”賀強告訴記者。

  什麼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

  在賀強看來,網際網路金融需要具備四元素。“一是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作為主要的用戶觸達方式;二是用數據作為風險管理和需求匹配的主要方式;三是採用雲計算等新技術作為技術的底層,通過新技術應用降低服務成本,滿足高頻、廣眾、小額交易需求,實現金融普惠性,並保證系統安全可靠;四是産品和商業模式要具備分享、開放、平等、協作的網際網路精神。”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認為,由於我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不適應、過度金融管制等原因,地下金融一直存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讓部分違規公司看到了偽裝自己的新方式。在目前監管機構對P2P行業的“真空”狀態下,導致了P2P行業“劣幣逐良幣”,讓害群之馬損害了行業正常的發展秩序。而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的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和契約精神的缺失,也加劇了偽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的爆發。

  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告訴記者,合格的網際網路金融應該具備三點:一是具有經營金融業務的技術能力;二是合規經營,不能跨越紅線;三是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不能忽視金融本質。

  “合理門檻”必不可少

  對於如何監管網際網路金融?不少業內專家均表示,監管部門應明確從事網際網路金融的“合理門檻”,並參考傳統金融機構的分類監管制度。

  “從兩會傳遞的資訊看,網際網路金融進入了規範發展的新階段,也符合我們之前的判斷。網際網路金融一定要回歸金融本質,監管部門應當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者和投資者都設立相應‘門檻’。” 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也表達了類似的建議。他説,監管部門應要求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加強資訊披露,不能籠統地將自己的項目稱為“投資産品”。而要以“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貸款”“貨幣基金”“券商資管計劃”等規範的法律關係進行産品命名。

  賀強也認為“門檻”必不可少。他説:“網際網路好比金融循環系統滲透率最高的毛細血管,滲透經濟各個領域。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必須有操作的實施細則,監管也要逐漸正規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在具體操作路徑上,應該更側重對風險的防範以及理性適當監管,應當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者和投資者都設立相應‘門檻’。”

  實現監管的“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金融涵蓋的遠遠不止是P2P。而是包括了股票投資交易、保險産品、銀行理財等各個方面。公開數據顯示,過去十多年,第三方支付獲得了長足發展。支付寶已經實現每天億級、每秒數萬級的交易筆數。切實填補了傳統信貸的空白,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陳晶瑩告訴記者。

  她認為,目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十字路口。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應該建立實時動態監測體系,實現監管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量是以往傳統金融所無法比擬的,一天産生的數據量可能比傳統業務一年還多,且業務靈活多變。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動態監測就十分重要。建議借鑒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領先行業實踐經驗,建立和完善數據分析和風險監測系統,實現對風險的及時發現和預警。”陳晶瑩説。

  此外,專家還建議,為減少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應該加大社會基礎信用數據庫的構建。開放包括央行徵信數據庫在內的更多政府數據資源,實現便利化的查詢,並建立全國統一的違約者黑名單制度,防止“騙了東家騙西家”的現象。(林莉君)

[責任編輯:陳文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