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到府醫療的巨大發展空間逐漸呈現在人們眼前。
儘管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但是到府醫療仍然面臨一系列不容回避的問題。
可將醫療行為進行分類
不久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王女士想打美白針,就通過到府醫療App找了一名護士到府。沒想到,這名護士到府後,沒有看王女士提供的藥品資訊就直接給她配藥輸液了。輸液大約10分鐘後,王女士出現心慌、耳鳴、發冷等不適症狀。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王女士才逐漸恢復正常。後來,她才知道,這瓶美白針劑必須用250毫升的鹽水稀釋,而那名護士卻只用了100毫升鹽水稀釋。
類似的事例説明,到府醫療暗藏一定風險。
“最大的風險在於,我們怎麼通過立法來明確哪些醫療行為能夠到府,哪些不宜到府。舉個例子,換藥可能問題不大,但靜脈點滴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現在也確實存在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應該放開,這主要是考慮到方便性。也有人認為類似靜脈用藥這种醫療行為存在風險性,還是應該在醫院進行比較合適,因為萬一産生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能夠及時救治。”北京大學醫學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説。
“我個人還是比較同意後者的觀點,最好還是區分來對待。以後,政府部門可以將醫療行為進行分類,明確哪些醫療行為可以到府服務、哪些不能,這樣比較合理,全放開或者全禁止都不太合適。”王岳説。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鄧勇博士認為,到府醫療的首要風險是醫護人員是否具備相應資質,比如醫師證、護士證或者從事某項醫療服務的資質。其次,到府醫療的範圍應該限制在比較初級的醫療服務,比如量血壓、簡單傷口處理等,一些複雜的醫療行為還是要到手術室進行。再次,在到府醫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診療規範進行,遵守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保護好患者隱私。比如,在輸液過程中,醫護人員不能提前離開並交待患者家人到時間拔掉針頭。
“如果是因為操作不規範、不謹慎、不負責任而造成損失,過錯方還是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現在不僅有社區醫療機構提供醫護到府服務,而且也有商業公司提供這方面的服務,那麼,潛藏的法律風險會更多。”鄧勇説。
根據服務內容確定價格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衛計委和北京市人社局聯合下發通知,針對北京市今年醫改新政涉及的部分價格調整作出新的補充説明,其中包括護士到府服務在內的5項醫療項目價格將執行最新標準。這其實也反映了政府部門對到府醫療服務的態度。
不過,對於到府醫療的發展,鄧勇用“叫好不叫座”來形容。
“國家層面很希望推動這項工作,讓一些慢性病患者、老齡人以及長期癱瘓的患者能夠不出門就享受到醫療服務,但是有些社區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不是很願意,也沒有這個能力,還有一些患者及家屬不是很接受。”鄧勇説,“收費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再加上一些社區醫療機構人手不足,還承擔著很多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比如打疫苗、建健康檔案等。一些患者及家屬對到府醫療不是很信任,對於到府醫療醫護人員的資質和水準不了解。”
根據北京市公佈的價格標準,主管護師到府服務費為20元/次,護師、護士為10元/次。“護士到府服務費”的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報銷類別,均為丙類。
另一方面,大多數到府醫療App平臺還是以自費為主,沒有納入醫保範疇,有的到府醫療平臺正在向這方面努力。
據媒體報道,2017年,某到府醫療平臺還將申請納入長期護理險和醫保報銷服務目錄,通過保險或醫保購買服務,降低到府服務消費的門檻。
“關於收費問題,我覺得如果是醫保報銷,那就應該納入到政府定價範圍,因為一旦醫保報銷肯定要涉及到物價部門核定價格。對於價格的核定,我認為應該有一個聽證過程,也就是由利益相關的各方代表在政府組織下進行聽證,確認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價格。”王岳説。
對於北京市最新公佈的護士到府服務標準,王岳認為,除了區分人的職稱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據服務內容來劃分價格,不應該只關注職稱問題。“這樣的價格劃分觀念值得商榷,實際上應該根據護士服務的主要內容來決定價格,比如耗時、難易程度等”。
利於緩解看病難掛號難
目前,到府醫療在制度層面的通道已經打開。
2016年,國家衛計委修改了《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用來引導醫師自由執業。除此之外,國家衛計委下發的《“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允許醫務人員通過兼職獲取報酬,探索醫師自由執業。
針對醫生提供到府醫療服務是否合法一事,北京市衛計委也曾公開表示,在這方面的政策已取得新突破,目前已解決居家到府開展醫療服務現行法律法規矛盾問題。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批復,明確醫療機構以家庭病床、巡診等方式開展的醫療服務,屬於合法執業行為。
北京市衛計委還表示,下一步,將從老年人需求較高的項目開始,制定《居家為老人提供到府服務目錄》,逐步規範居家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規範等。重點針對高齡、失能、空巢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按照本市提出的建床類型、收治範圍、管理要求及工作規範開展家庭病床服務。
北京市豐台區已經在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居家到府醫療服務的先期試點,為轄區內高齡、困難家庭中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居家到府醫療服務。
“到府醫療總體還是不錯的,畢竟給了老百姓很大的便利。”王岳説。
對於通過網際網路發展到府醫療,王岳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規範管理,把握好什麼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什麼是不能的。比如,一些諮詢是可以的,但是一些診斷性的和處方性的行為,我覺得還是要現場完成,不能通過遠端,這樣有非常大的風險。醫療行為一旦錯了,就很難有彌補的機會”。
“現在一些社會資本也認為到府醫療是一片藍海,都很感興趣,但從本質上來講,醫療行業是一個高門檻、高要求、風險大、投資週期長、回報慢的行業。現在公立醫療機構的到府醫療發展尚且面臨一些困難,對於社會資本來説更難。尤其是對於社會資本投資的到府醫療項目,往往屬於自費醫療,老百姓有醫保,為什麼要選擇自費醫療?而且對於社會資本而言,要想吸引一些高水準的醫護人員也存在困難,提供的到府醫護服務往往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而且風險確實比較大。”鄧勇説。
對於到府醫療未來的發展,王岳認為,“我覺得還是要政府和社會共同推進其發展,單純靠政府還不夠,我們應該通過行業自治的方式提出一些規範,政府要做裁判員而非運動員,當然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也應該完善立法,傾聽各方意見,一定要有一個收放適當的平衡”。
“到府醫療未來會朝著良性方面發展,是緩解看病難、掛號難的一個改革方向。但是如果配套監管制度、技術指南、配套措施、法律法規沒有跟上,推動起來會比較慢。”鄧勇説。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