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快舟一號甲”發射成功,我國完成純商業發射第一單

2017年01月10日 09:48:2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快舟一號甲”小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月9日12時1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零下5攝氏度的寒冷天氣裏,“快舟一號甲”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將3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不同於以往的航太發射模式,此次發射是一次“純商業”航太發射,被認為是中國在商業航太領域邁出的新步伐。

  這3顆衛星分別為吉林一號靈巧視頻03星,以及行雲試驗一號、凱盾一號兩顆立方體星。吉林一號靈巧視頻03星是新型多功能遙感觀測衛星,主要用於獲取目標區域高清彩色視頻影像,為國土資源監測、林業普查、環境保護、交通運輸、防災救災等領域提供資訊支援服務。行雲試驗一號衛星是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首顆試驗驗證星,主要驗證低軌短報文下行通信技術。凱盾一號衛星是新一代海事衛星(VDES)系統的首顆試驗驗證星,主要驗證星載接收機以及其演算法可靠性。

  與國際上熱門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等商業航太企業相比,這只是快舟火箭乃至中國航太企業的“純商業”發射首單,但其意義不凡,前景亦被廣泛看好。

  技術先進,從用戶下單到最終發射只用了8個多月

  此次商業發射任務所採用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是在“快舟一號”火箭基礎上適應性改進的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運載火箭,採用國際通用介面,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

  2013年首發成功的快舟系列火箭,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星箭一體化設計理念,其誕生標誌著我國航太發射運載工具由液體運載火箭拓展到固體運載火箭,高性價比也給中國商業航太留下更廣闊的暢想空間。這次,“快舟一號甲”將暢想變成了事實。

  “快舟的命名已經説明瞭它的特點,就是快。”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快舟固體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梁紀秋説,“快舟一號甲”火箭是快舟系列火箭的第二款,也是首款正式推向市場的火箭。從用戶下訂單採購到最終提供發射服務,只有8個多月,留給研製試驗的時間不到6個月,而一般火箭的研製至少在1年以上,這在國際上創造了新紀錄。“快”也體現在發射準備時間非常短,不需要固定發射塔架。同時由於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需要加注燃料,只需提前兩天進發射場,不超過10個人就可發射。

  “快舟火箭可以按照用戶個性化需求定制,我們叫‘貨架式’供應。技術指標在國際上處於先進行列,成本也有相當大的降低。我們研製火箭時,和國際上同類産品做了大量對比分析。對商業發射來説,沒有競爭力就是白花錢。”梁紀秋説。

  “快舟火箭目前每公斤載荷運載成本在1萬美元左右,價格極具競爭力。”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副院長、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鏑説,對用戶來説,他們往往關心三件事:價格是否低廉,是否能按需發射,還有産品的美譽度。

  此次“快舟一號甲”火箭的發射被稱為中國純商業發射第一單,也在於採用了純商業發射合同組織形式,完全按市場行為運作,具有組織模式新、準備時間短等特點。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石泉介紹説,這次發射,航太科工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市場參與,火箭從研發到發射服務全流程,精簡流通環節,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性價比獲得綜合提升,實現了2016年4月24日簽訂發射服務合同、8個半月發射任務的“快舟”速度。

  “這個項目的資金來源都是商業自籌,參與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火箭發射還買了商業保險,整個運營過程,配套的廠商都嚴格遵照商業契約精神來履行。”張鏑説,相比以往航太的商業化應用,這是純市場行為的商業航太項目。

  商業航太的發展,既降低了航太成本也提高了研發效率

  美國是航太強國,商業航太也十分發達,其對商業航太的定義為:“商業航太是由企業提供航太産品、服務或航太活動,這些企業為此需要承受一定比例的投資風險和責任,按照典型的市場激勵機制運作來控製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並能夠為現在的或潛在的非政府客戶提供航太産品和服務。”

  目前,美、俄等國均將商業航太作為保持航太強國戰略地位、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據統計,2014年全球航太産業經濟總量達到3300億美元,其中商業化産品、服務、基礎設施和保障行業佔76%。2000—2015年,共計80多家初創航太企業成立,這些企業累計獲得133億美元的投資。發展迅猛的國際商業航太,在太空旅遊、空間運輸、衛星遙感等方面商業化進展顯著,涌現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商業航太公司。

  在美國,商業航太發展使航太成本大大降低。SpaceX的“獵鷹—9”火箭已經將商業發射的價格拉低了一個數量級。同樣一枚“獵鷹—9”火箭,由美國航空航太局研發至少要13億美元,而商業公司僅花費不到4億美元。

  商業航太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明顯提高了效率。劉石泉説,首先是研製週期縮短,其次是技術創新加快,“商業航太管理機構實行扁平化管理,很大程度上縮短了管理鏈條。”

  “商業航太可以改變航太的傳統工作模式。如果國家掏錢發射衛星,需要很大投入。如果實現商業化運作,企業自己會主動去找用戶,推動航太技術和航太事業可持續發展。通過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和積極性,一起推動我國從航太大國走向航太強國。”劉石泉説。

  張鏑認為,就可以搭載幾百公斤的小型火箭來説,發射成本普遍較高,一般約每公斤四五萬美元,“快舟一號甲”火箭發射成本已降到3萬美元左右,未來可以做到1萬美元以下。目前美國的獵鷹系列中型液體火箭在全球發射市場具有較大競爭力,其“獵鷹—9”火箭成本可以達到每公斤幾千美元。通過商業航太模式的進一步運用成熟,相信快舟火箭未來的發射成本也能做得更具競爭力。

  商用熱潮發酵,將成為推動航太技術和事業發展的新動力

  對正在由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的中國來説,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當前正是航太技術實現廣泛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商業航太作為我國航太事業發展的新動力,也將成為建設航太強國的重要推手。

  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太利好不斷。從2012年起,我國積極鼓勵“軍民融合”。《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 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設施建設。完善民用遙感衛星數據政策,加強政府採購,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2016年4月,國家航太局表示,“十三五”是中國航太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支援商業航太發展。正在啟動的我國首部航太法立法中,商業航太也是重要板塊。

  作為國內商業航太産業的先行者,國內首家商業火箭公司——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去年2月在湖北武漢成立。劉石泉介紹,這家公司成立僅兩個月即簽訂了首個商業發射服務合同。去年10月,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也正式亮相,宣佈將推出面向商業市場的快響應、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間發射服務,並提供從搭載發射到衛星組網的全套系統解決方案。此外,國內目前也涌現出不少主打航太高科技的小型創業公司,商業航太熱開始發酵。

  張鏑説,在“快舟一號”之後,“快舟十一號”將很快加入商業火箭陣營。“快舟十一號”是“快舟一號”的加強版,運載能力將提升5倍,可用來發射軌道更高的小衛星。它採用的是航太品質管理+民營企業經營體制相結合的全新研發模式,已進入工程研製,預計2017年首飛。目前,已有意向訂單10多個,首發成功後將正式接單。

  對中國的商業航太來説,目前仍處在“起飛”階段,將面臨不少挑戰和障礙。就商業發射而言,梁紀秋認為,未來要為小衛星及微小衛星客戶提供更新更好的“一站式”客戶體驗,通過技術創新手段,採用標準化思維,引入民營企業高效、靈活的經驗及技術,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市場參與,綜合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和性價比。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