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小家電品質問題頻發背後: 貼標混亂 標準缺失無人買單

2016年12月16日 09:59:47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賈 麗

  臨近年末,小家電在被有關部門抽查過程中頻頻出現不合格現象,引發業界關注。

  當下,在全國,小家電廠商的信譽已經遭到前所未有的拷問。近日,山東檢驗檢疫局披露資訊顯示,今年以來,該局共發現1322批不合格進口産品,這些不合格産品主要為消費品。與此同時,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近期通報了2016年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品質抽查檢驗情況,從長沙、懷化、郴州、岳陽、湘西自治州5個地區的41家經銷單位抽檢了84組家用電器商品樣品,不合格27組。

  小家電問題在2016年集中爆發,究竟誰來買單?行業標準空白誰來填補?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對小家電行業亂象進行了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小家電在被相關部門品質抽查檢驗過程中,集中爆發出來的問題,已經表明該行業的亂象非常突出,急需整頓。”

  不合格進口消費品

  誰來買單?

  根據山東檢驗檢疫局調查,山東口岸進口飛利浦品牌小家電不合格較集中。山東檢驗檢疫局對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行了約談,要求該公司就不合格情況進行分析,對進口産品採取可行性措施,確保符合我國技術標準的強制性要求,並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提交整改計劃和整改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就此事致電飛利浦(中國)方面,不過對方並未作出回應。

  今年以來,進口消費品被有關部門抽檢的不合格率在急速上升。

  一位地方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口消費者存在的最常見的隱患是在安全設計中存在重大缺陷、保護措施存在嚴重缺陷。同時,因其同一産品銷往不同國家,使用資訊和説明存在極其不規範,與我國標準要求的標誌、使用資訊常常不符,容易讓消費者誤操作。”

  同時,進口渠道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給部分海外不法製造商留有機會,他們通過將假冒偽劣産品銷往中國而賺取大量利潤。“政策貿易渠道正在整改之中,不過目前跨國維權的責任主體難以辨認,同時代購等現象繁榮,渠道商多以中小企業和個人為主,所以進口的家電産品品質往往較難得到保障”,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因為産品缺陷而召回的國際家電品牌不在少數,但它們在處理召回問題時卻很多避開了中國市場。實際,我國關於缺陷進口消費品的法規一直在完善之中。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生産企業是缺陷消費品的召回主體,應當承擔消費者因消費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違規將由省級質檢部門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處理,並將包括兒童用品、電子電器産品在內的一般消費品都納入召回管理範疇。

  銷量急速上升背後:

  問題集中爆發

  近年來,隨著大家電利潤的空間加速萎縮,小家電市場反而成為眾廠商爭搶的香餑餑。在各大零售商的數據中,今年3C、小家電、彩電銷售額增長幅度最大。不過,除了眾家電巨頭的進入,在中國的小家電市場,也充斥著眾多中小廠商,頻頻出現貼標、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等問題。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期對北京市場中的在售電風扇展開品質抽檢,結果顯示,有六款産品被認定為不合格産品,其中還包含了駱駝等國民老品牌。而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的2016年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品質抽查檢驗情況顯示,從長沙、懷化、郴州、岳陽、湘西自治州5個地區的41家經銷單位抽檢了84組家用電器商品樣品,不合格27組,不合格樣品涉及哥爾、亞都、小熊等眾多品牌。

  “迷你洗衣機、消毒器等已成為小家電市場的主力軍,佔市場份額在60%以上,而這些産品大多涉及嬰幼兒産品。而小家電貼牌現象嚴重,有的甚至冒充大品牌廠商産品,讓小家電市場難以整頓”,一位小家電供應商向記者透露。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行業競爭越發慘烈,各大廠商為了更好地宣傳,提高銷量,推出概念五花八門,行銷方式更是屢出“奇招”。不過隨著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廠商更多地是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而對於家電廠商而言,品質把控和對合作方的選擇,成為一道考題。

  有家電企業負責人透露:“面對同行激烈競爭,部分家電廠商為了緩解産量壓力,降低成本,委託廣東、江浙等地區的小企業進行貼牌生産,讓品質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監控。”

  美的小家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美的小家電以頗具規模,但不輕易選擇不信任的合作方是美的的原則,美的小家電用的也是‘美的’品牌,所以其産品品質必須嚴格把控,才能打造美的的信譽度,保持高銷量。”

  格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小家電市場確實存在諸多問題,這也是格力一直沒有將小家電盲目做大的原因,堅持嚴格地品質把控比一味擴大銷量更為重要。”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