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大幅下挫,上證指數跌2.47%,創下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創業板更是再度跌入“1”時代,創下半年新低。
有分析認為,資金利率持續大漲對股市和債市都帶來挑戰。數據顯示,12日3個月Shibor創年內新高,達到3.1377%。當前貨幣轉緊威力已經開始顯現,A股短線依然壓力不小。
同時,舉牌概念股泥沙俱下,萬科A股價更是跌破了恒大的平均持股成本線。市場人士認為,險資對跌破舉牌價的現狀未必會馬上有所行動,想要抄險資的底並不容易。
文/表廣州日報記者楊欣、張忠安
國債收益率的上升、人民幣貶值、險資舉牌遭遇監管等等因素近日重疊,導致昨天A股市場上演黑色星期一,不但上證指數創下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創業板指也創下半年新低。舉牌概念股泥沙俱下,萬科A股價更是跌破了恒大的平均持股成本線。
舉牌龍頭上演高臺跳水
截至昨天收盤,滬指報3152.97點,跌2.47%;創業板指報1984.39點,跌5.50%。受保監會再出監管重拳消息影響,險資舉牌概念昨天再度全線大跌,其中,龍頭股萬科A報23.26元,大跌6.25%。
據萬科及中國恒大11月30日公告,恒大共計持有15.532億股萬科A股,佔萬科已發行總股本的14.07%,累計耗資362.73億元人民幣。由此估算,其平均持股成本在23.35元/股。萬科A股價昨天已經跌破恒大的平均持股成本線。業內人士預計,類似寶能等企業近期或會考慮到監管層的態度,在增持萬科等公司股權方面會有所收斂。
“萬科、廊坊發展等一批險資舉牌股已經跌破了11月時的二次舉牌成本線,換句話説,若險資無後續的舉牌,也會導致險資的資金杠桿連鎖反應,再度對A股施壓。”本地一券商資深人士對此表示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權之爭中,萬科A的股權在向少數股東手中集中,萬科A目前在外的流通股已不足15%。
有技術分析人士認為,滬指3140點是八月攻勢的高點,是波浪理論上行趨勢中的重要支撐。目前看來,滬指長期向上的趨勢暫時沒有被破壞,若“慢牛”節奏得以持續,那麼多方極有可能在3140點一線能夠有效支撐企穩,進而形成反擊。“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倉位,耐心等待股指重新站上5日線。”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説道。
廣州萬隆則相對樂觀,其認為後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臨近,“國家隊”強大的維穩力量勢必會發起反擊,可能引發一波超跌反彈。
建議 是否可抄險資的底
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有機會將上市公司列為“聯營企業”的險企就不存在任何浮虧煩惱,因此也不存在為了減少浮虧“拉股價”的動機。
以安邦保險為例,在2014年完成對民生銀行和金融街的舉牌後,安邦保險就將民生銀行列為了聯營企業,均採取權益法核算。這意味著,決定安邦保險對民生銀行股票投資收益的,不再是二級市場上的股價波動,而是民生銀行的每年經營成果:安邦保險將按照對民生銀行的持股比例、分享民生銀行的全年凈損益份額。
也就是説,險資對於跌破舉牌價的現狀未必會有所行動,如果投資者對此期望過高,容易作出輕易抄底之舉。
焦點關注
流動性壓力驟增 股債雙壓到幾時?
“股債同源。最近,債券大幅下跌,利率快速上升。”萬聯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古振華昨日對廣州日報記者表示,在市場流動性主動收縮及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的背景下,金融市場資金面壓力依然較大。
記者從央行網站獲悉,12日,中國央行進行了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而當天本來有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這也意味著央行公開市場週一凈回籠600億元。此外,公開市場本週共9350億元逆回購到期,週一至週五到期分別為1600億元、1800億元、2200億元、1450億元和2300億元。
上周央行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資金5350億元,加上11月份CPI和PPI大幅走高,市場對年內資金緊張預期不斷上升。1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幾乎全線上漲,漲幅最大的依舊是中長期資金價格,其中,1月期Shibor利率上行了1.96個基點,至3.0756%。3個月期限利率飆漲到3.1377%,創下年內新高。當天只有隔夜利率微跌0.05個基點,但也是維持在2.2920%的高位。
華創證券表示,綜合來看,1月份市場流動性將面臨春節取現壓力、MLF資金到期等壓力,預計1月份資金壓力主要集中在後兩周,巨大的資金缺口將會導致資金面波動加大,值得警惕。古振華對記者表示,股票本質上也是債券,“中小創作為成長股,其現金流主要是來自於未來,當前利率上升使得折現率上升,分母上行幅度及速度快於分子變化,這會大幅壓製成長股的現值。”
流動性或壓制A股到明年一季末
經過昨日突然大跌之後,流動性壓制A股會到何時?對此,有機構人士稱,可能要到明年一季末。
國金證券分析師邊泉水錶示,短期看,預計央行貨幣政策難以放鬆,市場需要預防貨幣政策可能過緊帶來的風險。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德倫認為,從今年10月起,金融去杠桿下資金價格連續上漲,流動性預期已經發生明顯轉緊,預計當前到明年一季度,市場受貨幣環境、海外風險及資産配置等因素的影響將繼續承壓,“貨幣流動性環境將受通脹預期、海外利率、匯率、金融去杠桿四因素共同壓制而持續轉緊。”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