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款、防寒版、帶有活性炭的、一次性使用的,在北京讀書的羅晨買了各式各樣的防霾口罩。“現在口罩成了必需品,戴著總比不戴強。”近幾年,買口罩已成為部分市民的消費習慣。但消費者對市場上所售賣的PM2.5防護口罩防霾效果褒貶不一,其原因之一就是PM2.5防護口罩的生産標準尚未得到市場統一認可。據新華社
口罩市場無序競爭
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統計,中國各類防護口罩每年需求量在8億隻左右。按其口罩用途分工業防護口罩、醫用衛生口罩和民用口罩三大類。其中民用口罩年需求量在2億隻左右,佔需求量的25%。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原來生産工業防護口罩和醫用衛生口罩的企業也都相繼開發生産PM2.5防護口罩。據統計,2013年之前,中國生産口罩的企業約有500家左右,目前增長到近1000家,預計每年生産各防護類口罩約6億隻左右。
一方面是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則是供應“無序”。
目前,市場上許多在售的PM2.5防護口罩沒有統一標識、品質參差不齊、品牌魚龍混雜、偷換防護概念,其産品不具基本的PM2.5防護功能。這些問題既讓消費者難以選擇,更使其健康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工業防護標準並不完全適用
“我買的口罩還是工業標準的,效果應該不錯。”羅晨告訴記者。但有專家表示,市場上工業防塵口罩被大量誤用,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健康隱患。
“目前市場的防霧霾口罩生産企業,絕大多數還在使用工業防塵口罩GB2626標準。”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秘書長雷利民介紹,“還有一些執行的是以N95等開頭的美國標準,或是FFP開頭的歐洲標準。但這些標準都不適用於民用口罩,如工業防塵口罩有著嚴格的佩戴條件限定,使用時間久,就容易造成頭暈等身體不適狀況。”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