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實體店突圍多年仍未起色: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

2016年08月09日 08:10:58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達芙妮等本土品牌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專家表示,2015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增長僅為4.3%,是歷年最低。實體店已突圍多年,但前路仍然漫長。

  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新街口北大街兩側一直是服裝店林立、購物方便的逛街場所。閒暇時走走逛逛,順便淘幾件款式不錯、價格合理的衣服鞋帽,也是一件樂事。可是最近幾年,眼看著路旁的小店一家家關閉、換品牌,漸漸冷清,風光不再。

  昨天中午,剛立秋的北京依然悶熱。從地鐵積水潭站出來,沿著新街口北大街一直往南走,粗略數過去,十家小店中起碼有多一半寫著“甩賣”、“清倉”,理由多是“合同到期”,還有兩三家已經拉上了卷簾門,完全處於閉店歇業狀態。原來熟悉的衣服小店已經換成了一家家賣包子、肉餅的地方。一家服裝店從房租更高的沿街店舖退守到衚同內部,為招攬顧客,只好把“全場特價”的紅色促銷牌挂了一路。

  通過店門口的轉租電話,記者聯繫到一位要轉店面的老闆。他告訴記者,雖然租約是到明年4月份到期,但因為生意難做,已經準備搬家了,“主要還是房租太高”。這位老闆透露,新街口這邊客流量還可以,只是自己所租的店面上下兩層一年租金就要150多萬,平均一個月12萬9千多,再加上前期裝修花費,經營壓力太大。現在店里正在甩賣女包,賣一單便宜的能掙二十多元,最貴的也就五十多元。即使按照最貴的50元計算,不考慮其他成本,一個月要賣2580單才夠交房租。這位老闆説,為了分擔房租壓力,這街上不少店面都是兩家或三家合租。

  “陣亡”名單頻現大品牌

  其實,不止街邊小店出現關門潮,位於商圈中的達芙妮、美特斯邦威、李寧、真維斯等品牌鞋服店舖也都在迅速縮減門店。據達芙妮發佈的2016年上半年盈利預警報告顯示,僅今年上半年,達芙妮就凈關店450家,包括400家直營店和50家加盟店。曾經風靡一時的美特斯邦威經營狀況也不樂觀,2013年還擁有直營店和加盟店近5000家,到2015年末已經僅剩3700家,銷售店面減少約四分之一。陪伴80後的真維斯,4年之內關閉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門店。

  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的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更是透露出實體零售的慘澹。據這份陣亡名單顯示,2016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主要零售企業關店超過八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中國連鎖百強報告統計也顯示,2015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2.1萬億元,增長僅為4.3%,是歷年來最低的一次。百貨業態甚至出現了-0.7%的負增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實體店確實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時刻”,但專賣店、便利店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實體關店並不完全因為電商衝擊,還有實體經濟增長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稅費成本高企蠶食本就不高的利潤等原因。上世紀90年代末,連鎖店開始大發展,房租一般10至15年到期,近期大部分房租到期,房租成本增長至少翻番,部分毛利率低的超市百貨已經無力續租。

  北京志起未來諮詢集團創始人李志起指出,電商衝擊、房租上漲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是比房租、人工、電商衝擊更厲害的,是在這些持續因素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所發生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意識,對消費便利性的追求,對技術的依賴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傳統商業在轉型方面動作比較緩慢。百貨業這些年一直在突圍,苦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沒有跟上消費者的變化。

  專家建議:轉型緊跟消費變化

  李志起表示,從國內外經驗看,目前百貨轉型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往高端化方向突圍,不斷收縮戰線,更加聚焦對線下體驗、服務要求比較高的商業形態;另一個方向是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發展,提供類似shopping mall這樣的大型、綜合休閒體驗場景商業形態。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一份針對零售業全渠道轉型的報告也顯示,零售企業正積極尋找轉型方向。前幾年轉型重心是向三、四線城市擴張,多業態發展以及發展電商等,現在則轉向以移動購物、微信微博社交行銷、海外購及跨境電商、門店數字化等為特徵的全渠道業務,以應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零售業必須回歸品質和服務、提升性價比才能避免被淘汰或陷入單純的低價競爭。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