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險資投資基建新規今起實施 撬動萬億元資金進軍PPP

2016年08月01日 09:24:25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業內分析認為,此舉有助于緩解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壓力,同時加強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支持經濟穩定增長

  記者 傅蘇穎

  7月3日,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今年8月1日起實施。《辦法》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放寬保險資金可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范圍,增加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等可行投資模式。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辦法》放寬了保險資金可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范圍,增加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可行投資模式。在政策上鼓勵保險資金更大規模地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助于險資投資實現多元化,分散投資風險。

  華寶證券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辦法》放寬了保險資金可投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范圍,有助于緩解目前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壓力,同時加強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支持經濟穩定增長。

  同時,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處于低利率宏觀環境下,保險資金再配置壓力加大,同時面臨收益率下降和資產荒的挑戰,通過不斷拓寬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的投資范圍可以緩解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壓力。增加保險業長期資產的有效供給,滿足保險資金配置需求,應對低利率環境下資產荒帶來的資產負債匹配壓力。

  進入2016年後,我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發展突飛猛進,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18812.82億元,同比增長37.29%,增幅較上年同期上升18.02個百分點。保費的快速增長給其再投資帶來了較大壓力。根據最新的保險資金投資佔比情況來看,保險資金上半年投資另類資產佔比已達34.22%,超過債券成為第一大類配置資產。

  趙亞赟表示,《辦法》修訂將受托人業務資質由審批調整為能力評估,將投資計劃產品發行由事前備案調整為行業協會注冊,將保險公司購買投資計劃由審批調整為事後報告,刪除了所有行政事務許可,這有利于提高險資的投資運作效率。

  《辦法》還專門對一些風險和違規操作進行專門規定,建立受托人風險責任人機制、凈資本管理、風險準備金機制,規范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落實主體風險責任。同時嚴格信息披露內容和披露主體的要求,規范信息披露行為。

  “利于防范一些內幕交易和風險,包括投資計劃資金或被挪用、衝抵債務甚至被用于洗錢。”趙亞赟認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300項、基礎設施股權投資計劃17項,合計注冊(備案)規模8938.26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保監會開啟“大基建+PPP”模式,至少可以給“大基建”帶來1萬億元的增量資金。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