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兩人把1990年的出生人數與2010年的20歲男女人口數字作比較,發現後者多出400萬人,而當中女性比男性約多100萬人。
“相比與之前的研究,我們認為晚登記和未登記將可能從更大比例上解釋‘失蹤女孩’。”肯尼迪教授解釋説,他與史耀疆在地方調研過程中注意到,無論是農村村民還是基層官員,大家都默認確實有大量嬰兒出生後一直沒有登記,當中以女性佔多數,但其後在入讀初中或到了結婚階段時又重新在人口統計數據上出現。
肯尼迪教授指出,遺漏出生登記問題並非出於基層官員與村民之間有任何協議。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梁中堂也曾指出,在上世紀80年代“一孩政策”實施初期,一些超生戶——而超生嬰兒又是女嬰——直接瞞報出生。
梁中堂的研究指出,這些女嬰最初在人口統計上未被反映,但隨她們長大,開始需要醫療與教育等社會服務,並因而必須取得戶口登記,就會再次被記錄到統計上來,“性別不平衡是存在的,但沒有像統計數據所反映的那麼嚴重”。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