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提高個稅起徵點(下稱“個稅”)就想體現公平已經不可能實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了解到,新一輪個稅改革的方案意在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最受關注的則是適時增加教育、房貸利息、養老等專項扣除項目,從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負。
“現在個稅‘一刀切’的做法尚欠公平,我希望以後個稅能按家庭徵收,考慮到撫養孩子、償還住房貸款等因素,稅率適當降低些。”在上海工作的劉文(化名)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算了一筆賬,“我每月交四五百元的個稅和社保費用後,實際到手的工資也就6000多元,這筆錢要用來還近6000元的房貸,養孩子每個月要花1000多元,最近妻子又處於半失業狀態,整個家裏收入只夠日常生活,壓力很大。”
正在推進中的個稅改革很可能實現劉文的期盼。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曾公開表示,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計劃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個稅抵扣涉及多個領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強調,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體現在當前的個稅改革上,就是降低中低收入者個稅稅負,這也是歷年個稅改革一直在做的。
2006年,個稅工資薪金起徵點由800元提至1600元,並在稅前扣除“三險一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2008年,個稅起徵點進一步提至2000元;2011年,個稅起徵點提至現行的3500元,同時工資薪金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縮減至7級,月薪四五千元的工薪階層基本不用繳納個稅。
此次個稅改革將不再採取簡單提高個稅起徵點的方法,因為這種“一刀切”的方法顯然尚欠公平。以劉文目前的處境為例,由於妻子工作不穩定,家庭主要收入就是他6000多元的月薪,撫養孩子和還房貸的壓力很大。但當前個稅制度沒有考慮整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包括住房貸款、撫養孩子等成本。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熟悉個稅改革方案的人士處了解到,未來針對中低收入者的減稅方案主要是在現有基本扣除的基礎上,考慮增加專項扣除項目,比如子女教育項目、住房貸款項目等,而且是以整個家庭為單位。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樓繼偉再次強調簡單提高個稅起徵點並不公平,也不是個稅改革的方向,並提出未來將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在綜合部分稅目基礎上實行專項扣除。
“比如説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基本生活住宅的按揭貸款利息要扣除;比如説撫養一個孩子,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現在放開‘二孩’了,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標準,真正的費用到底是多少,也不太一樣。不能説大城市就多點,小城市就少點,稅法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需要健全的個人收入和財産的資訊系統,需要相應地修改相關法律。”樓繼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
其實,目前專項扣除項目除了三險一金外,2016年我國已經在北京、上海等31個城市試點商業健康保險個稅扣除項目,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而下一步還將開展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在眾多專項扣除中,“首套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抵稅”最受關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學誕對此表示,這肯定是未來的改革方向,但短期內是否能出臺很難説。
普華永道中國個人稅務諮詢合夥人張健菁對本報記者表示,房貸利息抵扣個稅一兩年內出臺有一定難度,因為這需要銀行等多方配合,制度設計還得兼顧公平。比如美國對房貸利息抵稅僅限于兩套房子,房貸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美元,這是為了防止越有錢的人抵稅越多。
對於醫療、教育等專項扣除,張學誕認為,國家會出臺一個統一的扣除標準,而非“實報實銷”。
平衡勞動與資本所得稅負水準
張勇(化名)是上海一家金融機構的員工,稅後月入9000多元,繳納個稅1000多元。除了增加專項扣除,張勇也很關心個稅改革是否會調整稅率級距。
當前的個稅工資薪金所得採用累進稅率,2011年取消15%和40%兩個檔次的工資薪金所得個稅稅率,擴大了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範圍。經過這次調整,我國工薪所得由九級累進稅率調整為七級累進稅率,收入越高,稅率越高。
比如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級距不超過1500元,適用3%稅率,超過1500~4500元的部分,適用10%的稅率,超過4500~9000元的部分,適用20%的稅率。而工薪所得最高個稅稅率為45%,適用於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超過8萬元。
張勇告訴本報記者,4500~9000元部分適用20%的稅率太高了,應該降低些。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告訴本報記者,個稅目前的超額累進分級不利於中産階層形成。隨著近些年個人收入增加,2011年取消了15%的稅率檔次,使得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500元的部分的稅率直接從10%跳至20%,這導致中等收入者稅負明顯增加,現在國家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應該考慮對個稅稅率進行調整。
此前一位年薪百餘萬的企業稅務總監曾對本報抱怨,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百餘萬的年薪,卻要繳納40多萬個稅,而有人炒股一夜暴富掙了幾百萬元,股票轉讓時卻不用交個稅,這確實不太公平。
這體現出當前個人勞動所得和資本所得個稅稅負的不平等,比如個人勞動所得的個稅稅率最高能達到45%,而資本所得稅率為20%。
國務院近期發佈了《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要求合理調節財産性收入。平衡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稅負水準,著力促進機會公平,鼓勵更多群體通過勤勞和發揮才智致富。
上述熟悉個稅改革方案人士表示,國家將適當完善政策,包括適當平衡資本所得與勞動所得稅負水準,調整稅率級距等,通過改革設計,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消費。
個稅改革是這一輪財稅改革的重頭戲,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也全面展開,消費稅改革小步快走,基於此前2016年完成財稅改革重點任務(含個稅改革)的時間表,下一步個稅改革成為焦點,改革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表示,個稅制度異常複雜,當前個稅改革進程相對緩慢,而此時單獨成立了個稅處,將有利於加大對個稅的研究,推進當前個稅改革。
此前新華社旗下媒體報道稱個稅改革方案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爐,這一消息尚未經官方證實。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