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進我們村,都得從我家門口過了。”荒田變身休閒廣場,進村公路改建又拓寬,望著家門口的這些變化,江西省撫州市崗上積鎮東源村小組的陳麗嬌甭提多高興。
為了給丈夫治病,陳麗嬌家欠了不少錢,大女兒甚至賣了房子。幾年前,丈夫病重不治,撒手而去。家庭的變故、生活的艱辛並沒有打垮這個瘦弱的女人。養育兩個年幼的兒子,背負十幾萬元的債務,陳麗嬌一人扛起生活的重擔。她人勤快,不僅種著家裏的3畝地,而且一有空就去外面找活幹,打點零工補貼家用。
陳麗嬌家是低保戶,每年4320元的低保金讓這個家庭有了兜底保障。身體不太好的她還被安排在村小組擔任保潔員。“每月能領400元的工資,垃圾收集起來送到鎮上統一回收處理。”陳麗嬌説:“最近村裏又在搞秀美鄉村建設,村裏的基礎設施建得好,我們也住得舒坦。”
陳麗嬌有個小賬本,上面清楚地記著借債和還錢的情況。最近,她剛還了2000元債。這幾年下來,陳麗嬌已經還了好幾萬元的債務。
僅靠有限的低保金、糧食種植、涉農直補和保潔員工資收入,陳麗嬌一家離脫貧還有差距。2015年,陳麗嬌家的每人平均純收入僅有1600元。
“精準脫貧不僅要治標,更需要治本,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東源村黨支部書記饒文輝轉變思路,改變以往扶貧就是扶貧困戶的方式,而是以推動整村脫貧為目的發展産業,所得收益對貧困戶實現全覆蓋。
2016年1月,東源村與東鄉縣鴻雨農産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聯手打造蓮藕基地。按照協議,除了支付村民田租外,鴻雨合作社每年不僅需支付每畝25公斤稻穀的市場價格給東源村村委會作為土地流轉管理費,而且還須支付東源村24戶貧困戶累計24000元的幫扶資金。去年,東源村的24戶貧困戶每家都收到了1000元的補助。
目前,東源村的蓮藕基地面積有260畝,凈收益可達5000元/畝。2017年,東源村還計劃擴增種植面積200畝。另外,東源村兩個光伏合作社今年一季度的發電量也統計出來了。除去償還貸款,按照發電量,貧困戶可獲得分紅442元到1327元不等。
蓮藕基地的補助加上光伏扶貧的分紅,陳麗嬌家又增加了2327元的收入。前不久,陳麗嬌籌錢把家裏的房子刷上了水泥墻。
東源村變了,變得美麗宜居。平整的水泥路修到農民家門口,戶戶用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新建的提灌站、排灌站讓農田灌溉不再難,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凝聚力更強。
這些年,土地有租金、就業有培訓、産業有分紅,關鍵是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5年來,東源村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從2012年的4800元左右增加到2016年的8000元左右。
以前,東源村基本沒有像樣的産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為水稻種植。村裏青壯年勞力大部分選擇外出打工。如今,村裏有了産業,好幾個大企業都來村裏談合作。許多村民都選擇在村裏打工,越來越多身在異鄉的東源人計劃著回家鄉,加入到脫貧致富的隊伍中,一起奔小康。
東源村是東鄉區6個省級貧困村之一。算上已經脫貧的東源村,2016年,東鄉區省級貧困村從6個減少到3個,貧困戶總數從3109戶減少到1905戶,貧困總人數從6968人減少到4530人。
“東鄉區未脫貧的貧困戶多為低保戶、五保戶。2017年貧困戶有望實現全部脫貧。”撫州市東鄉區扶貧和移民辦主任上官再行説。
記者蹲點筆記① ——
來自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崗上積鎮東源村的報告
看産業:引來“鳳凰”好致富
前幾年,“連心”小分隊在走訪東源村小組村民饒志華時了解到,他早年外出,在廈門一直從事蔬菜種植。後來由於家人需要照顧回村務農。饒志華一直想幹蔬菜種植的老本行,因為沒有資金,又租不到合適的土地,這個心願就只好放在一邊。
在東源村,像饒志華這種蔬菜種植能人還有很多。“連心”小分隊調查發現,東源村的氣候、土壤條件都很適合種蔬菜。
説幹就幹,村兩委和“連心”小分隊開始著手建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按計劃,建成後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採取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進行運營,不僅能帶動就業,而且每人平均可增收4000元。
“當時承包的村民都拍著胸脯表示有能力種好蔬菜。我們提醒他們最好請個技術顧問,他們不聽,結果虧了。”駐東源村第一批“連心”小分隊隊長王永林回憶説。
村民種不了,那就找企業來做。第二年,村裏把大棚全部承包給了專業企業,由公司統一運作,貧困戶收租金和佣金,效果奇好。
此後,東源村如法炮製,引進的專業蓮藕合作社也採用“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不僅貧困戶獲利,普通村民也得到了實惠。
佔地2600平方米的飛天鳳肉雞養殖場是東源村今年的又一個脫貧項目。村裏和龍鑫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其投放飛天鳳雞苗、提供飼料、做防疫,村養殖場代養。養殖達標後,由龍鑫公司統一回收。“連心”小分隊成員官撫榮算了一筆賬:養殖基地有8個雞棚,按一次能放雞苗3.3萬羽、成活率92%計算,1年3批下來,1年的凈收入大約有17萬元。
駐村“連心”小分隊隊長、村第一書記周鵬祥介紹,以後養殖基地的凈收益一半分給貧困戶,一半留做村集體收入。這樣,村裏有了自己的産業,既能實現收益對貧困戶的全覆蓋,發展又有了可持續性。
整治水源,光伏發電,建大棚基地、垂釣基地,打造休閒廣場,新建提灌站,鋪路修房……在小分隊的幫扶下,東源村的産業從無到有,生機勃發,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改變。
問保障:貧困戶有了商業險
在東源村衛生計生服務室,記者見到饒開泰時,他正在整理案頭的村民健康檔案。厚厚一摞表格,是饒開泰和同事幾個月來走家入戶、加班加點完成的。
饒開泰是村裏的醫生,也是衛生計生服務室的負責人。自從去年底衛生計生服務室投入使用以來,饒開泰和他的同事饒秋紅就一直很忙碌。因為以前村裏沒有村民健康檔案,各項制度和設備也都要從零做起。“現在,村裏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的村民,以及孕婦、兒童等,90%以上都有了健康檔案。”饒開泰説。
東源村人口3020人,其中簽約醫療服務的640人。村裏有留守老人199人,留守兒童122人。村裏給患有重病、年齡偏大的老人配發了健康手環,隨時監測健康狀況。
在老趙村小組,80歲的低保戶趙接喜因患有心臟病,多年的看病開銷讓其家庭負擔不小。現在,新農合等醫療保險讓趙接喜家的生活輕鬆了許多,聽説村裏還要給自己買商業醫療保險,他高興極了。
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個難題。為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鄉村衛生計生服務能力,東鄉區將加快推進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農村居民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商業保險等資訊共用步伐,努力實現“一站式”資訊交換和即時結算。
患病是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東源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24戶,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病致貧。為了降低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東源村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參保資金由區財政按90元/人的標準進行籌資。同時,東源村還提高了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和門診慢性病醫療保障水準、貧困人口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比例。
談到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問題,饒開泰認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這可不是鄉村醫生進村入戶量量血壓、測測視力那麼簡單,許多保障措施還有待配套”。
東源村村民在修建肉雞養殖基地的消毒池。説變化:
幹部“走讀”變常駐
東源村村黨支部原來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去年,“連心”小分隊通過撫州市財政局先後籌措資金20余萬元,對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改造提升,修繕了辦公用房,購置了電腦、列印機、辦公桌等設備,健全了便民服務點、接待室、精準扶貧辦公室、會議室等服務和議事場所。現在,村部變得有模有樣,村部辦公和服務村民的硬體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
“服務功能增強了,村民辦事也更方便了。”東源村黨支部書記饒文輝説。
脫貧攻堅是“連心”小分隊和村委幹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東源村村兩委有了“根據地”,幹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常年駐紮在這裡的“連心”小分隊是村幹部的幫手和參謀。他們不僅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找路子、謀出路,而且在支援基層建設方面,指導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開通村黨員組織生活微信群,有效提升了村黨支部引領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村黨支部增強服務意識,變幹部到村‘走讀’為‘留學’,村兩委幹部改值班制為常駐制,‘連心’小分隊成員全脫産在村工作。”饒文輝告訴記者,村幹部由村務工作“管理員”變為“服務員”,在健全村兩委班子的基礎上,東源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既堅持整體推進,又做到注重細節。
“支部+黨員+公司+貧困戶”“黨建+基地+貧困戶”……在“連心”小分隊的支援下,東源村將黨支部打造為脫貧攻堅主心骨,把産業項目培育成脫貧攻堅主陣地,“黨建+脫貧攻堅”讓東源村發展更有底氣。
如今,東源村村幹部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幫代辦,使村部逐漸成為幹部長駐、村民願來、資料齊全、措施精細的精準扶貧“大本營”。
“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更要為村子的長遠發展考慮。”饒文輝説。他梳理出了村裏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的不足:村集體經濟薄弱,支部帶領村民致富能力不強;黨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適應當前社會資訊化發展要求……“我們一定要發動村裏黨員的積極性,讓黨支部成為帶領東源村脫貧致富的火車頭。”
談未來:借勢造景待客來
夏日的午後,一陣陣熱浪襲來,可在位於東源村小組的“東源村竹山園”旁邊,二三十個村民正在緊張地施工。這裡是東源村打造的垂釣基地的施工現場。
“這裡原是一條水渠,我們把它挖深拓寬,建成了池塘。”施工隊負責人饒貴虎説,“再幹幾天,把草皮和磚都鋪好,這裡就更美了。”
東源村小組是東源村的第一大村小組。村民的住宅多是老房子,獨具地方特色。除了建垂釣基地,東源村小組還將利用修繕保留的古屋,與藝術院校合作建設寫生基地。這是東源村借勢打出的一張生態牌。
要吸引人到村裏遊玩,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必須跟上。近兩年來,東鄉區整合各項扶貧資金500多萬元,對東源村進行整治。目前,10個村小組到村委會的道路均為寬3.5米以上的水泥路面,並修建了環村小組水泥路,實現了入戶路硬化;全村496戶農戶安裝了自來水;拆除破舊危房、豬牛欄等95棟(座)……
最近,村民們正忙著在東源村小組路口的一片空地上種桂花樹和合歡樹。
“我們要為村民在這裡建一個休閒廣場。”駐村“連心”小分隊隊長、村第一書記周鵬祥説,往後再建起農家樂,搞起鄉村遊,村裏就熱鬧了。
在前人筆下,東源村就有所謂的“東源十景”,如何挖掘這些文化歷史背後的故事,打造“生態+文化”的鄉村特色旅遊,成為村幹部面前一道待解的題目。
從上余村小組被稱為“幸福大道”的大馬路,到東源村小組的垂釣基地,再到經過下于村小組到達前東源村小組的蓮藕基地觀光棧道,一條繞村環村的景觀帶逐漸清晰。這正是東源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方向。
“以前進村的馬路是單行道,現在我們把它拓寬了。以後發展鄉村旅遊,不管是小轎車還是大巴車進出都很方便。”饒文輝説,連停車場的位置他都想好了,就設在釣魚基地旁邊的空地上。
扶貧工作手記
駐村幫扶苦與甜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崗上積鎮東源村駐村第一書記 周鵬祥
按照組織安排,我于2016年7月26日起擔任東源村黨支部書記、“連心”小分隊隊長。駐村開展“連心”工作以來,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承擔著信訪慰問、脫貧攻堅、基層組織建設、秀美鄉村建設和農村移風易俗5項工作任務,全程參與和見證了東源村成功實現整村脫貧,並按照夯實基礎、鞏固成效、提升發展的思路,使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建設文明和諧秀美新東源。
回顧10個月以來的駐村“連心”工作,有苦也有甜,有欣慰也有遺憾。
開展駐村工作,使我們這些出家門、入校門、進單位門的“三門”幹部零距離地感受到了農業發展現狀,親眼看到了農村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了農民的所思所想。雖然有思想的碰撞,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得到徹底轉變。農村生活的不適,也讓我們吃到了“苦頭”,但也正是這些,讓我們更加熟悉農村工作,更加了解基層動態,更加牢固地樹立了為民情懷,切實提高了服務基層和群眾的本領,還讓我們得到了更好的鍛鍊,嘗到了“甜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源村村情和諧穩定,産業從無到有,基層組織運轉有力,貧困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戶實現脫貧後正與其他群眾一道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但發展基礎不牢、後勁不足、産業成效不強,鄉村休閒旅遊剛剛開篇,秀美鄉村建設和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尚待深入推進,我們的工作與群眾的期盼相比,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沒有理由自滿,仍需努力向前。
下一步,要進一步鞏固發展好現有産業,穩定産業收益,為增加貧困戶收入,鞏固脫貧成效提供堅實支撐。在此基礎上,穩步引進適合本地實際、風險較小、創收能力較高的産業落戶發展,增強村集體實力,增加貧困戶收入;要積極開發鄉村旅遊資源,以周邊短途農家樂旅遊為主,集觀光遊覽、採摘、親子體驗、戶外活動為一體,探索出東源村鄉村旅遊特色,增加村民收入;要搜尋差距、補齊短板,整村推進,力爭將東源村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秀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採訪感言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在貧困村蹲點調研後才知道,精準扶貧工作千頭萬緒,村與村情況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記者所在的東源村是江西省級貧困村。通過保障扶貧、産業扶貧、健康扶貧、農村整治4個“全覆蓋”,東源村從3個方面築牢了脫貧根基。
築牢脫貧致富根基,首先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東源村在脫貧攻堅中不僅配齊配強村“兩委”、村小組長、村民理事會隊伍,加強村“兩委”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而且還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開通了村黨員組織生活微信群,有效提升了村支部引領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凝聚力。“黨建+脫貧攻堅”讓東源村發展更有底氣。
其次,培育和發展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東源村窮在産業,脫貧的希望也在産業。為了徹底改變對幫扶政策、幫扶資金的依賴,近年來,東源村將引進和扶持産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作為實現東源村從“輸血”向“造血”的轉變。東源村産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並逐漸形成特色。例如,蓮藕基地、肉雞養殖基地,不僅對所有貧困戶提供補助,而且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收益。同時,東源村還注重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的資本、資金、資産,既借勢造景,又推陳出新。
再次,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有無脫貧致富的意識和決心。不難發現,有些貧困村、貧困戶扶不起,窮依舊,不是他們不能致富,而是他們缺乏脫貧致富的勇氣和勤勞實幹的行動。東源村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的凝聚力增強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對脫貧充滿信心。在此過程中,脫貧對象與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是一個非常嚴肅認真考驗硬功的工作,必須下一番“繡花”功夫。總之,對貧困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既能幫助他們增長科學文化知識,又能提高勞動技能,還兼帶起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
根基穩了,脫貧致富才有生命力,才可持續。希望東源村能闖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之路。(原題為《江西省撫州市崗上積鎮東源村:脫貧致富就在家門口》)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