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中國糧食安全受拷問 農民3萬公斤玉米堆積捨不得賣

2016年11月11日 09:17: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原標題:三高重壓拷問中國糧食安全 農民3萬公斤玉米堆積捨不得賣)

  高産量、高進口和高庫存並存

  "三高"重壓拷問中國糧食安全

  去年以來,我國不少地區農民反映糧價過低、收益過少,賣糧難不斷出現,農民叫苦不迭。與此同時,國外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大幅低於我國,價格明顯倒挂。《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採訪糧食進口企業以及相關業內人士了解到,當前我國糧食進口量維持在高位,且在糧食進口中話語權缺失、行業協會組織較為鬆散等問題值得警惕。業內人士認為,亟須強化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以保護農民利益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糧價倒挂:3萬公斤玉米堆在場院捨不得賣

  "往年玉米都是2.2元/公斤,今年一公斤也就1.6元,又降價了!"山東省章丘市種糧大戶張保華説。記者了解到,一方面農民感覺國內"糧價過低",價賤傷農;另一方面,與國際糧價相比,我國糧價仍處於高位。

  近期,我國部分糧食品種價格持續走低,讓不少農民感到揪心。張保華這幾天老皺著眉頭:一個月前秋收時約62畝地産出的3萬公斤玉米堆在了他家場院。因為價格不好,他一直沒舍得賣。去年162畝地産出的9萬公斤玉米直到今年年後才賣掉,價格不足1.8元一公斤。

  記者了解到,農民感覺國內"糧價過低",然而與國際糧價相比,我國糧價仍處於高位。比如,前幾個月我國小麥價格要比進口同品質小麥每噸高823元,大米每噸高790元,玉米每噸高428元。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陳錫文認為,2012年起,我國出現大量農産品(12.360, -0.09, -0.72%)價格高於國際市場現象,有四個原因:

  一是農業生産要素成本上漲。土地、資金、勞動力價格快速上漲,導致農業生産成本不斷增加。2008年後政府最低收購價逐步超過市場價格。一些重要農産品如小麥、大米、玉米、大豆等,政府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價已明顯超過國內市場定價。

  二是國際糧食市場價格下跌。以美元計,今年年初的價格和2012年底相比,小麥和大米價格大約下跌三分之一、大豆價格下跌40%、玉米價格下跌45%。一漲一跌,中國的糧食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

  三是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升。中國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今年年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和2005年相比,上升了25%,這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糧食進入中國、折算成人民幣後,價格下降了25%。

  四是全球經濟疲軟造成礦産品、能源産品等大宗産品價格明顯下跌,不僅降低了大量消耗能源的農業生産成本,也使生産燃料酒精的玉米、生産生物柴油的油菜子回歸糧油市場。油價下跌還導致國際海運價格暴跌,進口糧食到岸價更低。

  基於這種情況,我國不少農民已經開始"供給側改革"。由於去年行情不好,種糧大戶張保華今年少種植了20多畝玉米,並且在今年玉米收穫後,他將80多畝玉米當作青貯飼料賣掉了,價格是720元/畝。"青貯飼料不僅價格好,還省心。"

  張保華説,農業現在國際競爭激烈,中國農業發展水準相對落後,成本高昂,現在進口玉米價格比國內還低,必須要轉型了,中央今年指導農業農村工作文件上的名詞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事實上,張保華已經走在了周邊農民的前面。在村民眼中,包地20多年的張保華精明、"跟得上形勢"。他不僅較好實踐了國家鼓勵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品質和單位效益,在農作物管理方面,他更是費了不少心思。

  新的一年,除了提高農作物的管理水準,張保華打算繼續加大青貯力度,"進軍"糧食加工業。"農業利潤薄,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可以提高糧食的利用率,利潤會高出不少,也不耽誤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張保華説。

  進口高企:低價"洋糧"仍在衝擊國內市場

  記者了解到,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糧食庫存處於歷史最高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賣糧難、糧賤傷農等現象,但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大量增長,低價"洋糧"仍在衝擊國內市場。

  記者走進香馳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企業山東香馳糧油有限公司時,不遠處六個巨大的儲糧罐高聳矗立,特別惹眼。剛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經卡車卸下後,再由傳送帶緩緩輸入糧倉中。

  香馳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告訴記者,企業年加工大豆300萬噸,今年1-9月進口大豆195萬噸,預計全年進口大豆260萬噸,貿易額12.6億美元。"去年進口大豆249萬噸,應該説這幾年的進口量是每年都在遞增的。"

  價格方面,張鵬表示,目前國內外大豆差價為800-1000元/噸。今年4-8月份,美國大豆價格從850美分/蒲式耳漲到1180美分/蒲式耳。漲價原因一是中國需求強勁,二是國外大豆減産,三是金融機構炒作。

  山東渤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民營企業中大豆進口加工量最大的,董事長舒忠峰告訴記者,公司2012年到2016年大豆進口量都呈現遞增趨勢。2012年到2015年這四年的進口數量分別是354萬噸、405萬噸、525萬噸、579萬噸,2016年截止到現在已經進口超過了688萬噸。

  濟南海關統合統計處統計分析科科長劉賽分析認為,前三季度山東省糧食進口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一般貿易進口占比超9成。前三季度,山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糧食1295.3萬噸,佔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94%。

  二是民營企業主導進口。前三季度,山東省民營企業進口糧食1000.5萬噸,佔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72.6%;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37.3萬噸,國有企業進口140.6萬噸。

  三是巴西、美國和東盟為主要進口來源國。前三季度,山東省自巴西進口糧食527.5萬噸,自美國進口444.3萬噸,自東盟進口241.9萬噸,上述三者進口量合計佔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88.1%。

  四是大豆進口占比超7成。前三季度,山東省進口大豆1029.4萬噸,佔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74.7%;進口木薯240.8萬噸,進口穀物及穀物粉62.6萬噸。

  不少專家認為,不止大豆,我國食用油、花生等進口量也處於高位,而穀物中的玉米、小麥等進口量也在攀升。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8169.4萬噸,同比增長14.4%,如果加上穀物,2015年糧食(大豆+穀物)進口量達到了1.3億噸。

  "三高"待解:糧食安全狀況處"弱安全""不安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目前我國糧食面臨高産量、高進口和高庫存"三高"壓力。"一方面糧食産量已經12連增,而玉米、大米的進口替代擾亂了國內市場。目前玉米庫存量超過2.5億噸,嚴重供過於求;稻穀庫存1.5億噸處在高位。"程國強説。

  中國食品(農産品)電子商務研究院發佈的《2015—2016年中國糧食安全(評估)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糧食行業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小麥基本安全或弱安全;稻穀基本安全或弱安全;玉米供過於求不安全。而食用油、花生、大豆進口率太高不安全。

  陳錫文認為,一方面我國糧食産量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糧食進口量也不斷增加、庫存量由此不斷增長。這反映了兩個尖銳矛盾。

  一是品種結構不能適應需求。儘管總量增長,但一部分缺口越來越大、另有一部分卻過剩,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大豆。去年我國進口大豆1634億斤,約佔進口糧食65%;二是競爭力不夠。科技進步不足和勞動生産效率低下,導致産品價格沒有競爭力,這是最主要原因。除了大豆,其他一些重要品種也是如此。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進口糧增多,玉米替代品進口猛增,這是我國糧食品種結構缺陷和國內外糧價倒挂雙重影響的結果,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深度融合的必然反應。

  一方面,我國三大穀物品種實現了基本自給,但大豆是短板,要依靠進口。近五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逐年增長,五年統算對外的依存度高達83.8%,這是我國品種結構缺陷導致了大豆必須依靠進口。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下行,而由於國産糧食的生産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儲托市,國內糧價已經成為全球糧價的高地,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那些沒有配額管理的大麥、高粱、木薯乾等品種,就以其強勁的價差優勢大量進口,這也就導致了進口量與産量、庫存量"三高並存"的現象。

  話語缺失:美國質檢報告只能接受沒法申訴

  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糧食行業不僅面臨嚴峻的"三高"問題,在糧食進口中,長時期缺乏話語權和定價權,相關行業協會也較為鬆散,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導致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中較為被動。

  第一,糧食進口中缺乏話語權和定價權。山東省高密市新春油脂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每年進口8000多萬噸大豆,是最大的大豆進口貿易國,但是缺失話語權和定價權。在進口質檢方面,國內企業也容易吃虧。"比如美國質檢報告説大豆雜質為1%,但實際雜質為3%,企業只能接受,沒法申訴。"

  第二,糧食行業協會比較鬆散,沒有像國外一些協會那樣將企業擰成一股繩。不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如中國大豆協會,主要分管大豆配額分配等工作,缺少了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團結協會內企業在進出口價格方面一致對外,團結起來與外國糧商進行議價,像現在這樣一盤散沙很容易被外國糧商各個擊破,導致我國整體利益受損;二是金融風險分析預警功能。大宗商品進口很依賴期貨等金融市場,單靠企業力量很難把控市場風險,需要協會加強研判,但這方面功能目前協會很缺乏。

  第三,部分糧食政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秩序。一名糧油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國的收儲政策和順價銷售政策造成國外糧食價格比我國低的多,導致大量進口。進口後國內市場上糧食多了,國家就照單全收,存進糧庫,最終造成高進口和高庫存並存,國家浪費了大量財政資金,且糧食市場秩序被部分政策干擾。

  第四,與美國、加拿大等部分國家相比,我國糧食雜質較多。青島大度穀物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政表示,在國內糧食市場上,從原料到深加工都沒有做到充分精分。"如果能做到精分,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糧食的利用率,減少國外糧食的進口量,緩解國內糧食的庫存壓力,增強我們自己的競爭力。"楊文政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