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初1001項“奇葩議案”在資本市場醜態盡出的鮮言栽了!在深挖查清了鮮言一係列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後,證監會30日發布處罰決定書,對鮮言給予“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開出34.7億元的“史上最大罰單”。
與此同時,屢屢挑戰監管底線,遊走在市場邊緣的鮮言還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他的操縱行為到底藏著多少“貓膩”?一罰到底的“史上最大罰單”又是如何開出的?
三宗“罪”打出忽悠投資者的“組合拳”
梳理鮮言市場操縱行為可以發現:信息操縱、傘形信托操縱、大股東惡意操縱不僅打出了忽悠投資者的“組合拳”,也成為鮮言係列操縱行為中危害最大的三宗“罪”。
在市場操縱過程中,鮮言很擅長通過制造噱頭向市場投擲信息“煙幕彈”,進而誤導投資者。在“煙幕彈”的掩護下,復雜又隱蔽的傘形信托又成了鮮言實施操縱的“殺手锏”。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015年4月9日,多倫股份提出變更企業名稱申請;4月16日,申請得到上海市工商局核準。這次更名讓原本經營房地產、建材等相關業務的多倫股份“搖身一變”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匹凸匹”。
對于一個上市公司來說,這麼大的事不僅沒有第一時間對外披露,相關公告反而被拖了近一個月後才“姍姍來遲”。此時,市場還蒙在鼓里,鮮言實際控制的傘形信托賬戶組卻早就“埋伏”進去了。
5月11日,更名公告發布的同時,一個更大的噱頭緊隨其後,“捆綁”著推高市場熱情。多倫股份公告稱獲得www.p2p.com網站域名使用權。在互聯網金融熱潮下,更名加網站利好一出,“多倫股份”股價連續6日漲停。在股價低位“埋伏”的鮮言粗略計算賬面獲利接近1.4億元。
然而,調查過程中鮮言卻這樣辯解:“在我看來,公司更名本身體現的是一種轉型方向,無業務、無人員、無主營是很正常的,如果這些都有的話,對我而言就不是更名問題,而是加大投資力度的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信息操縱和傘形信托操縱,鮮言作為多倫公司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完全放棄了公司的經營發展,把多倫股份變成一個純粹忽悠投資者的套現工具,對市場的影響非常惡劣。
統計顯示,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期間,鮮言通過採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等手段,操縱“多倫股份”交易價格和交易量,非法獲利超過5.78億元。在鮮言的操控下,“多倫股份”股價在這個階段漲幅高達260%,同期上證指數漲幅155.29%。
想給市場操縱找借口?沒門!
在收到“史上最大罰單”的事先告知書後,鮮言通過遞交材料提出了申辯意見。對于這些違法行為的借口,證監會在復核過程中一一予以還擊。交鋒如下:
其一,鮮言認為傘形信托單元所持有的股票均在信托計劃的受托人名下,這些信托單元的設立、存續並非為操縱“多倫股份”股價。
證監會回應:鮮言具有相關信托計劃的投資決策權,其利用賬戶組進行的證券交易符合操縱證券市場特徵。信托計劃設立、存續目的並不影響交易行為的違法性。
業內人士認為,鮮言採用信托計劃加HOMS分倉交易模式,而HOMS係統未實名登記,此種交易模式隱蔽持股特徵明顯,調查難度大,對證監會查處此類利用互聯網金融技術交易的新型案件提出了挑戰。
其二,鮮言認為,2014年4月24日、5月13日香港多倫先後減持2000萬股“多倫股份”,僅僅是大股東持股方式的變更,是大股東合理利用結構化融資工具,沒有進行套利交易。
證監會回應:以上兩次減持的交易方式符合證券法中“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所述情形,同時也表明鮮言具有隱蔽持股,為操縱行為創造條件的主觀故意。
其三,鮮言認為,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是非常看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想好好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
證監會回應:對于多倫股份更名事宜,在互聯網金融題材大熱期間,鮮言控制信息披露的節奏,同時發布誤導性的公告。在www.p2p.com網站正在籌備、尚未開始運營的情況下,公告卻稱“可以使公司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處于領先的競爭優勢”,該表述過度誇大、渲染,誤導投資者,具有明顯的操縱意圖。
其四,鮮言認為自己並未操縱“多倫股份”股價,沒有操縱“多倫股份”股價的主觀意圖。
證監會回應:操縱期間,鮮言作為時任多倫股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董事會秘書,利用各種優勢,連續買賣“多倫股份”,買入量排名第一的有93個交易日,排名居前三名的交易日共計117個。隨著賬戶組的逐步買入,其所持“多倫股份”比例逐步上升,有179個交易日持股比例在5%,並有60個交易日持股比例超過10%。
總而言之,鮮言頻繁、大量在自己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虛假申報的行為明顯不以成交為目的,具有操縱的主觀意圖。鮮言通過一係列行為,影響“多倫股份”價格和交易量,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構成市場操縱。
史上最大罰單”一罰到底,絕不姑息!
經過復核階段的交鋒,證監會並沒有改變處罰事先告知書中的罰沒金額,堅定開出了34.7億元的高額罰單。
數據統計,2016年證監會全年的罰沒金額為42.83億元。相比之下,這張“史上最大罰單”金額之高,亮明了監管部門對資本市場亂象“一罰到底,絕不姑息”的決心。
其實,早在令人大跌眼鏡的奇葩議案轟動市場之前,鮮言擾亂市場的一舉一動就被監管部門重點關注了。作為“慣犯”,鮮言早就因為多倫股份披露違法被上海證監局行政處罰過了。
本次關于鮮言操縱行為的立案調查也于2015年就已起步。“可以說監管鮮言違法行為的網早就布下了,隨著調查的深入,網也一步一步收緊。”相關調查人員告訴記者。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表示,對于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發現的鮮言及其他相關當事人涉及的其他違法行為線索,證監會將本著深挖嚴究、一查到底、絕不放過的原則繼續抓緊查辦。涉嫌犯罪的,將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到“史上最大罰單”的事先告知書後,鮮言于2017年2月28日向證監會遞交《放棄聽證及申辯意見》,表示放棄聽證。截至3月22日,鮮言陸續遞交了《呈遞證監會材料》《鮮言關于放棄行政訴訟權利聲明書》《法律自首申請書》及《積極交納罰款的承諾書》等材料。
曾經“桀驁不馴”、阻礙調查的鮮言表示放棄聽證、行政訴訟,承諾積極交納罰款,律師出身的他甚至給監管部門遞交了《法律自首申請書》。從抵抗到服軟,鮮言的變化十分耐人尋味。
“在收到事先告知書後,鮮言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遞交的多份材料都表示自己很後悔。”上述辦案人員說。
據了解,由于1001項“奇葩議案”的處罰決定涉及其他違法主體,聽證和復核仍在進行階段。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