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專家建議個人投資者2017年“現金為王”

2017年01月12日 10:59: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從銀行理財産品風險管理標準提升,到信託業保障基金成立運作,監管層的一系列動作,無不在推進打破金融市場剛性兌付的進程。業內人士表示,以往將銀行理財産品視作類儲蓄産品的個人投資者,應認清風險、買者自負,同時需組建一個合理的投資預期和配置組合。建議在2017年投資理財策略中,對風險資産投資不宜過於激進,應保有一定比例現金類資産,保持流動性,抵禦投資風險。

  理財産品剛性兌付打破在即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是普通投資者熟悉的投資品種,剛性兌付也一直是這個市場中的“默契”。將銀行理財産品視作銀行存款的投資者並不鮮見。

  銀行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商業銀行表外理財業務通過“期限錯配”建立模式盈利情況仍存,在資金來源與資産運用滾動週轉中,一旦遇到資金方面問題,為滿足剛性兌付需要而進行“表外轉表內”的操作仍是商業銀行處理相關問題的選項之一。

  “2014年底監管層出臺《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推動銀行理財産品逐步向凈值型産品轉型,就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理財業務剛性兌付問題。”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對記者表示,2016年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徵求稿)》中要求預期收益類産品計提50%風險準備金,而凈值型産品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僅為10%,進一步明確了這一引導思想。公開資訊顯示,近期銀監會對於凈值型理財産品的支援力度加大,監管層希望未來成為理財産品主流趨勢,銀行也逐漸在朝這個目標轉型,加速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打破速度。

  分析人士指出,在表外理財明確納入MPA管理後,隨著風險管理標準提升,以及實質重於形式原則下關於計提減值準備和增加資本的要求,將推動商業銀行更好地執行表外理財合同中關於非保本的條款,進一步推進打破剛性兌付進程。

  建議增配現金和權益類投資

  作為投資者重要選項的理財産品也不是完全“靠譜”,個人投資者切不可將其視作類儲蓄産品。2017年,普通投資者投資理財應如何選擇?

  “在當前房地産投資受限、債券 利率下行空間被壓縮、商品市場風險增大且資金容納能力有限的市場環境下,股市是較好的投資選擇。”挖財投資總監李佳説。

  《挖財2017年金融資産配置策略報告》建議,除可適當增 配股票、基金等權益類投資外,考慮到2017年經濟仍處於“L型”底部,投資者可適當增配現金存款、 貨幣基金、 網際網路 現金管理類産品等。海外資産投資方面,暫時可持觀望態度。“儘管美國經濟出現更多向好跡象,但2017年美國經濟面臨一定變數,這是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也是耶倫第一任期的最後一年,他們雖掌管經濟命脈的不同層面,但兩者的理唸有相左之處,今年似乎是兩個時代的過渡之年。”李佳説。

  中信財富指數報告也建議,在投資策略上,2017年投資者應堅持多種投資策略並存,分散風險及靈活存續的投資理念,同時應委託專業機構進行投資,以捕捉有限的投資機會。

  (原標題:專家建議個人投資者2017年“現金為王”)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