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5月3日電 題:發展新理念錘鍊河北新經濟
新華社記者王洪峰、曹國廠
乍暖還寒時節,攻堅破難之際,京畿重地、鋼鐵大省河北迎來三年來經濟發展最好開局:首季全省生産總值近6500億元,同比增長6.5%。在一邊承受著經濟下行壓力,一邊又要壓減過剩産能、淘汰落後産能的背景下,“開門紅”為全省決勝“十三五”提神壯氣。
以科學發展新理念引領,乘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東風,以創新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改革之火,錘鍊新經濟,既要實現經濟新發展,又要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一幅幅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經濟轉型升級的波瀾壯闊畫面,在燕趙大地徐徐展開。
供給側結構改革助燃傳統經濟浴火重生
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對違規新建鋼鐵項目或封停鋼鐵設備復産所在地黨政一把手將採取先免職,再進一步調查處理等懲罰措施。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背水一戰”的典故就不斷在燕趙大地演繹:“十二五”期間,河北省壓減煉鐵産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水泥6231萬噸、煤炭2700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
河北省委、省政府強調,化解鋼鐵過剩産能,是供給側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不管市場形勢怎樣,鋼鐵去産能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抓下去。
去産能,雖對河北經濟傷筋動骨,但必將換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生態環境改善;借勢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引增量、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全面提升企業的産品與服務品質,則如同冬月之後的一股強勁東風,給河北經濟的重構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是河北最應該珍惜、抓住和用好的戰略機遇。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功能定位,河北省把建設全國産業轉型升級試驗區作為重中之重,科學佈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産業轉移,加速産業提質增效升級。
2015年,河北引進京津項目4124個、資金3459億元。今年一季度,河北從京津引進項目、資金佔全省比重分別達到44%和48.4%;交通、生態環保、産業三個重點領域工作加速推進。
科技創新強力驅動經濟轉型升級
“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會永遠受制於人!”全國人大代表、三友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麼志義深有感觸地説。
三友集團是一家以生産純鹼、氯鹼、有機硅為主的基礎原材料國有企業。“十二五”期間,三友集團潛心研發自主核心技術,純鹼、粘膠短纖維、氯鹼、有機硅四大主業均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産能、品質、出口創匯等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同行業首位,新産品銷售收入貢獻率達28%,行銷網路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個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需要更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滄州市委書記商黎光認為,發展方式亟須由要素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必須加大培育力度,形成一批富有活力、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
截至2015年年底,河北省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87萬家,其中年銷售額在一億元以上且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科技小巨人”達1413家。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860家。
綠色與共用伴生河北新經濟
4月中旬,張家口部分地區仍然雪花紛飛。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説,植樹造林關係河北生態和首都生態,是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一號工程”,必須高度重視、舍得投入、善於創新,一定要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儘快使綠樹成林。
面對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食品安全、優美環境越來越強烈的訴求,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生態環保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強山水林田湖海全域生態系統修復,堅定不移走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之路,努力讓綠水青山、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河北省林業廳廳長周金中説,為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體系,“十三五”期間,河北省每年將造林綠化420萬畝,著力建設京津保城市生態空間核心保障功能區、壩上高原防風固沙生態修復功能區、太行山燕山水源涵養與綜合治理功能區等五大生態功能區,到“十三五”末,完成造林綠化2100萬畝。
雖然河北經濟發展一路向好,但危機仍在、困難不少,特別是300萬貧困人口的現實必須面對,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大局。為此,河北謀劃了産業和就業脫貧、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脫貧、生態保護脫貧、教育脫貧、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等精準脫貧8大專項行動,確保今年100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河北省還提出,“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力爭到2018年基本解決全省面上的脫貧問題;到2020年底前,解決剩餘的少數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問題,決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讓河北全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