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農曆十二月十五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經參頭版刊評:中國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2017年06月02日 08:12: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中國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2016年,中國經濟在持續六年下行之後觸底企穩,2017年進入觸底驗證階段。但經歷了2017年一季度經濟階段性高點之後,四月份經濟數據出現一定波動。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看懂中國經濟本輪企穩和近期波動的關鍵在於,明確什麼是中國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與凱恩斯主義把經濟衰退的原因歸結于需求不足不同,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認為,經濟週期性衰退的原因在於供給結構老化。面對供給結構老化,過度依賴財政與貨幣政策進行經濟刺激,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吸收部分過剩産能,使經濟反彈,但中長期反而會造成過剩産能擴張,從而阻礙長期的經濟結構升級。改變供給結構老化的最終辦法是供給升級引領消費升級。

  通過供給升級,新供給創造出新的需求,進而形成新的動能是中國經濟本輪企穩的根本原因。2016年以來,服務業生産指數持續改善,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快速增長,1至4月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速高達22.6%。此外,知識軟産業、資訊軟産業、文化軟産業、金融軟産業和其他服務業,也正處於起步階段。一旦資本、資源、勞動力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産業的産能過剩將自然消除,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均衡,而且將開始新的增長。

  供給結構老化是中國經濟持續六年下行的根本原因,同時存貨調整週期、設備資産投資週期、金融伸縮週期等多週期疊加共同影響著中國經濟從供給老化階段向新供給形成和擴張階段過渡的進程。

  除了實體經濟的週期影響外,中國金融資金的擴張與收縮也是經濟週期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金融資金的擴張階段,大量的資金會涌入投資、消費等領域,進而呈現“正資金效應”,而在金融收縮,比如去杠桿階段,資金會從經濟中抽離出來,呈現“負資金效應”。2017年,防控金融風險是維持經濟平穩健康運作的戰略性大事,貨幣政策從2016年的穩健調整為穩健中性,在保證金融安全的同時,也給資金層面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由於本輪經濟觸底呈現多週期疊加特徵,2017年一季度是存貨週期、産能調整週期、固定資産投資週期的階段性高點,因此短期會出現一定波動。但供給升級帶來的新動能還在不斷形成和擴張,比如高新技術産業佔比不斷提升,工業開始出現由老化供給向中高端轉移等,因此,經濟大概率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當然,也要重視一些擾動因素和結構性轉型的迫切性。從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看,新興産業從體量上和傳統製造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經濟長期增長依賴減稅降費、簡政放權、要素市場改革、制度創新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放鬆行政管制、恢復民間投資的信心、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以及發掘勞動、土地、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潛力,是重啟中國經濟增長新週期的關鍵。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