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中國女企業家佔企業家總數1/4 女性創業選擇越來越多元化

2017年04月11日 08:49:19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人間四月天,春暖花開茂。

  4月8日,2017(第九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舉行,300余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女性的商業領導力和創業潛能。

  直面挑戰

  增長動力何處尋?

  木蘭年會是目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年度盛會,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中國企業家木蘭匯聯合主辦,今年的主題是“原力綻放”。據介紹,“原力”一詞來自於電影《星球大戰》,被視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

  科幻電影中的“原力”是否存在可以存而不論。不過對於現實中的經濟發展而言,沒有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已經不可想像。許多與會嘉賓認為,要渡過激流險灘,就要敢於挑戰種種不可能,不斷培育和釋放增長動力。

  有人説過,“要成功,先發瘋”。話雖有些偏激,卻道出了創業的不易。敦煌網創始人、CEO王樹彤對此感觸很深。十幾年前,中國的傳統外貿仍然增長迅猛,她當時已在琢磨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讓全球的商人、全球的商品在網上實現自由交易。“在當時的傳統外貿人、網際網路人和投資人眼中,我因為這個離奇想法而變得像瘋子一樣,面對幾十個投資人碰了一鼻子灰。”不過,經過十多年努力,她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敦煌網成為一家跨境電商外貿平臺。“我們今年要整合各種各樣跨境貿易的服務,接下來的願景是打造全球數字貿易生態圈。”

  “對新生的事物,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首先要在思想意識上去掉路徑依賴,不能帶著傲慢、依賴、偏見。因為唯改變者進、唯創新者強,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才能夠找出新的道路。”雖然一度遭遇困難,但國美控股集團杜鵑認為,經歷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心要堅強,要有希望、有毅力、有韌性、有信心才能成功。她的感悟如同一段段勵志格言:“如果你有錢,可以出資金;如果有力量,可以出力量;如果有思路,可以出點子。如果什麼都不努力,什麼都不出,就沒有出路,只有出局。”

  在男性林立的商界大咖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是少有的佼佼者。在木蘭年會現場,這位自帶氣場的“明珠”一齣場,就獲得熱烈掌聲。她用一組數據展示了增長的力量源泉是通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1991年至2011年,20年間格力為國家納稅217億元;2011年至2016年,僅僅5年時間就納稅近600億元。

  “變化這麼大,最關鍵的原因是這幾年通過創新創造了價值。不同的企業決策決定了你不同的行為,我並不反對企業通過到外面‘買買買’來實現自身壯大,但是格力電器認為應該有國家擔當和社會責任,必須走自主創新道路,我們希望一個有價值的企業通過自己創造的技術、精心服務的理念獲得外界認可。”董明珠説。

  “我覺得10年以後,中國像董明珠這樣帶領千億元級別企業的女企業家要有20個,女企業家會佔到20%。”談到一些女性創業不利的原因,北京東方園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木蘭匯聯席理事長何巧女分析認為,“首先是內心缺乏勇氣,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其次是有些女性覺得社會不喜歡女強人,所以覺得自己就應該溫柔可愛,因而缺乏決策力、戰鬥力和戰略感;第三是因為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

  基業長青

  增長如何更持久?

  在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轉型的當下,許多與會嘉賓認為,要想實現基業長青、打造百年企業,必須敢於直面發展的煩惱,探索解決方案。

  “我們是誰、從哪來、要到哪去?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靜道出了自己的瓶頸和困境。作為一家被稱為“全球健康防護手套大王”的民營企業,該公司創立於2003年,到2013年就建立了一個完整産業鏈,但是近幾年來的營業額一直徘徊不前。劉文靜認為,傳統産業要轉為一個高大上的行業,是容易摔跟頭、交很多學費的。談到今後的破局之策,一方面是從單純生産手套産品變為中國健康防護的平臺型企業;另一個思路就是嫁接外力、改造基因,向醫療領域轉型。她告訴記者,另辟蹊徑遠比聚焦主業難,因為隔行如隔山,所以她將2017年定位為企業二次創業的元年。

  劉文靜的困惑與試錯,並不是個例,困局與轉型帶來的變局密不可分。在曾經的高速增長階段,依賴快速出口的傳統製造業發展很快。如今,經濟調速換擋,許多企業遇到的困境也具有共性,比如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開始攀升,出口的優勢相對削弱,導致規模增長乏力。

  “我們的産業競爭中要從追趕型變為創新型。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和最大的工業市場,只要我們結合市場創造出用戶需要的産品,就能引領世界的創新、重塑全球的産業。這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如此評價企業轉型路徑。

  “增長與創新既是一個宏觀的國家命題,也是一個中觀的區域話題,又是一個微觀的企業話題。無論是傳統的製造業,還是現代化企業或者金融業和製造業,都遇到一些增長瓶頸,也提出了一些困境和困惑。現在每個企業都在轉型期,需要破題,使得我們的增長適應新經濟的浪潮。”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秘書長岳文厚説。

  創新孕育希望,短板也是潛力。不過,對待不同企業,需要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在名為“增長的革命”的討論環節,主持人讓幾位企業家分別用一個關鍵詞描述增長中最需要注重的方面。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CEO陳宏毫不猶豫地説出“資本”兩個字,以前是否投企業關鍵是看市場是否大、在行業的地位、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如何,如今,企業老總能否駕馭資本也至關重要。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説這個詞是“破局”,因為有句俗話叫做“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她覺得企業家應該把鍋做大,到時候無論碗裏還是鍋裏都有機會。東盛集團是家醫藥企業,董事長郭家學認為關鍵詞應該是“創新”。郭家學説,該公司正從單純生産銷售産品轉向提供智慧化的中醫健康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按中醫的理念做出望聞問切的機器人,使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著名管理諮詢大師、暢銷書作者拉姆·查蘭表示,未來全球經濟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如何在未來分到一塊“大蛋糕”,企業需要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提供更廉價、更便捷、更好客戶體驗的産品和服務。這就需要企業實行數字化轉型。只有克服困難,堅持完成數字化的轉型,企業才能走到最後,笑到最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開新 孟 飛 李 瞳)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