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競爭太激烈!你家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嗎?
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提交了把所在城市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議或提案。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孫維建議把西安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政協委員沈健繼續呼籲南京應該成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額也讓很多“大個兒”城市的領導們心急火燎。比如前不久的山東省兩會期間,先是青島市長呼籲“創造更多條件支援青島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最近又爆出濟南市委書記“坐不住了”,呼籲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表示“鄭州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説是個很大的刺激”。
讓這些地方大員著急的是,目前多個省份都在“舉全省之力”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額。根據《中國經濟週刊》的爆料,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是12個的可能比較大。這讓很多地方炸開了鍋: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要知道,目前已經有8個城市被確定,剩下4個名額花落誰家?
競爭日趨白熱化
數量
國家中心城市共有10個名額的説法一度受到熱捧,起源於住建部聯合多個部委推進、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制的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計劃構建“十百千萬”的城市體系,即10個全球與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國家特色城市、1000個中小城市、10000個特色鎮。
當然,還有11個、13個、15個等不同的説法,時常還會有“已批復!恭喜XX成功入圍國家中心城市”的標題見諸各個自媒體平臺,甚至官方平臺有時也忍不住轉載,讓人眼花繚亂,真假莫辨。
每當這時候,就需要有“知情人士”來透露消息了。
據參與編制的專家對經濟ke表示,10個國家中心城市是編制工作初期的設想,未必就一定是10個。“確定國家中心城市不是從數量角度來看,主要是從城市職能角度出發。”據悉,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課題成果已經上交到住建部,尚待報給國務院批復。
當然,知情人士還説了,國家中心城市是12個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什麼是12個呢?根據目前的編制規劃,北京和上海被定位為全球城市,同時,北京和上海也是國家中心城市,從12個數量上看,實際這是一個“2+10”的方案,即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全球城市,還有10個國家中心城市。另外,香港作為全球城市,因“一國兩制”的原因,沒有被列入這一維度。
目前已經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有8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如果最終真確定是12個的話,那還有4個名額。
而目前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的,至少還有瀋陽、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青島、寧波、廈門等城市。
紅利
這麼多城市想躋身國家中心城市,究竟是何原因?
經濟ke先給大家舉個例子,以前深圳只是個小漁村,1980年國家將其打造成特區,如今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並稱“北上廣深”。
在這種“國家中心城市”的機遇下,這下大城市將獲得的紅利不言而喻。一旦確認為國家中心城市,那麼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發展優勢和前景,就得到了國家最高層面的認可。
在國家一些大的改革開放創新舉措方面,在具有戰略意義和引領意義的先行先試部署上,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會得到優先的考慮。
此外,國家一些重大的功能性項目在配置時,比如空港經濟試驗區、自由貿易區等,國家中心城市也可能會取得一個相對有利的地位。
同時,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城市的品牌來説,也無疑是一次“加冕”。
指標
目前,“大個兒”的城市爭取國家中心城市都特別積極,這些“大個兒”無論是GDP總量、人口、科研還是其他指標,都讓很多城市望塵莫及。
比如在中部幾大城市競爭國家中心城市名額時,與武漢相距不遠的長沙表現得也十分積極。即使在武漢、鄭州被批復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之後,長沙依然“要喊出響亮的口號,拿出堅實的行動,堅定不移地按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理念和標準,謀劃推進建設和發展”。雖然理論上來説,中部已經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地理位置相近的長沙再入選可能性不大,但不到最後,誰也不能下斷言。
那如何來確定國家中心城市?是不是根據申報來批准?《中國經濟週刊》透露,有一類測算指標,不是按照數量來分配的,也不是説各個城市申報就可以的。
在測算中會綜合評估城市的各方麵條件,比如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國際化程度、綜合交通能力等。“有一些細化的指標,比如全球500強企業總部數量;對外開放平臺,如自由貿易區、國家級新區等數量;國際科技創新基地、新型産業總部基地等數量;航空、航運、軌道交通的建設情況、吞吐能力;國家級會展中心、博物館、展覽館等建設情況;國外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設立辦事處數量;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看這個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
七大國家級城市群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目前有七大國家級城市: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在城市群範圍內,原來獨立的城市和其他城市形成了互補關係,大城市的功能不斷升級,給小城市和小城鎮帶來了機遇。整個是城市群“組團發展”的理想狀態。
2016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佈局。2月4日,國務院印發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也指出,促進各類城鎮協調發展,以開發軸帶和開發集聚區為依託,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從目前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分佈上來看,這些城市從東部到西部,從沿海到內地,都位於國家級城市群中,中心性表現得十分明顯。
猜想
説了這麼多,問題來了,如果按照12個的總數來看,名額還有4個,哪些城市可能成為新的國家中心城市?
經濟ke和島友們一樣關注,畢竟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人”,聽起來也挺讓人驕傲的。
從區位看,目前的國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位於東部地區,重慶和成都位於西南內陸,武漢和鄭州則填補了中部地區的空缺。
東北、西北地區還沒有城市入圍,如此看來,東北地區的城市,比如瀋陽,西北地區的城市,比如西安,有可能入圍?因為這些城市的規模都比較大;産業基礎都比較雄厚;對區域的影響力很大,可以在區域起引領作用。但也有專家看好南京和杭州,包括青島,因為山東省一個省的人口接近一億,經濟體量也很大,沒個國家中心城市好像缺點啥。
不過,説到底,還要看這些城市是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級城市群內的核心城市。這一輪的國家中心城市競爭的確激烈,但看得出來,中央並不想讓國家政策變成簡單的“分果果,排排坐”,既要考慮到均衡,也要考慮到一定差異,讓國家中心城市真正能“挑大梁”,帶動一個區域的整體發展,而不是以往各城市間發展思路雷同,見到利益一哄而上,再搞無序競爭,這也是“協調發展”的應有之義
來源:俠客島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