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軍報:軍轉幹部是財富 中國企業家30%有軍人背景

2017年03月02日 07:44:21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原標題:軍報:軍轉幹部是財富 中國企業家30%有軍人背景

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模範軍隊轉業幹部相聚一堂。在這次大會上,習主席一句“我也是一名軍轉幹部”讓他們倍感親切。王建民攝

  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模範軍隊轉業幹部相聚一堂。在這次大會上,習主席一句“我也是一名軍轉幹部”讓他們倍感親切。王建民攝

  這個春節,趙耀轉發了朋友圈裏友人拍的一盤尖椒肥腸的照片,並配上了“羨慕並無奈著”的留言。

  “思念祖國了吧?”很快,在軍轉幹部培訓班上認識的“轉友”發表了評論。“是啊,中國的味道,可惜這邊沒有。”趙耀回復道。

  2016年五一節後,作為所在央企的業務代表,趙耀常駐非洲肯亞。此時距離他轉業不過兩年。

  在非洲的另一個國家馬拉維,軍轉幹部劉文穿梭在街頭開展市場調研。2013年,偶然到馬拉維旅遊的劉文,發現了這裡的商機,與合夥人一起把智慧手機賣到了這個國家。現在,他銷售的國産智慧手機成為馬拉維第一品牌,分公司分佈在馬拉維、尚比亞、烏干達等國家。

  一位計劃分配安置到央企,一位自主擇業創業——他們是兩位普通的軍轉幹部,曾經枕戈待旦、為國戍邊,而今走出國門、征戰商場。

  “軍隊、學校、企業”

  在出國前一週,趙耀受邀參加了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中央單位企業管理培訓班十週年”座談會。

  從2006年起,這個被喻為“軍轉黃埔”的培訓班,共培訓了2300余名安置到央企的軍轉幹部,其中很多人先後擔任了所在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

  座談會上,參加第二期培訓班的軍轉幹部鐘志軍介紹,他所在企業10年間接收了大約40名軍轉幹部,相繼被安排在關鍵崗位。第六期培訓班的崔君明也做了統計,近幾年所在集團接收的軍轉幹部中,有9名被提拔為處級。“聽説這些,感到很榮幸,也很自豪。”趙耀説。

  央企國企的“軍轉幹部”現象只是“冰山一角”。《向解放軍學習》一書的作者張建華,曾經站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為培訓班的軍轉幹部授課。他本人從軍23年,曾在世界知名跨國企業工作10年。與許多研究者一樣,他專注于將解放軍的“治軍理念”融入現代企業管理。他曾提及一個數據:營業額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佔40%之多。

  還有一個數據被媒體反覆引用:中國本土企業家隊伍中,有軍人背景的佔30%以上,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則高達60%以上。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有待考證,但在中國,軍旅企業家確實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群體。軍轉幹部接受黨和軍隊多年培養,政治信仰堅定、組織紀律嚴明、工作作風過硬,這些軍人品質成為他們征戰商海的獨特優勢。

  不久前,《2016胡潤百富榜》公開,王健林以2150億財富第三次成為中國首富。他在接受採訪中,多次提及13年從軍經歷對事業成功的重要性。萬達的企業文化被王健林概括為“軍隊、學校、企業”,首先是一支部隊,然後才是一家公司。從近日網路上曝光的王健林日程表,可以看到年逾60的他至今保持著軍人作息習慣。

  2016年12月、2017年1月,華為先後斥資1.5億美元、4200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兩家數據安全公司,保障其下一代網路和企業安全産品。華為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據報道,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華為的服務。對軍旅生涯保持低調的總裁任正非,在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公開回應曾入伍在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並於20世紀80年代轉業到深圳創業。

  柳傳志、王石、鄭永剛、郭凡生、徐憲澤、孫廣信、汪海……這些從軍營走出的優秀企業家,一直是中國商界的耀眼明星。他們一手打造的企業管理模式和團隊文化,無不散發著濃濃的軍旅氣息。

  “我也是一名軍轉幹部”

  1950年,《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政務院關於人民解放軍1950年的復員工作的決定》頒佈下發,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復員工作開始。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近440萬名軍隊幹部轉業地方。

  回顧歷史,17萬解放軍官兵“鑄劍為犁”開發大西北、10萬官兵轉戰北大荒、3萬餘名轉業官兵參加大慶石油會戰、51萬名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大批軍隊幹部或解甲歸田、屯墾戍邊,或充實到地方各級黨政機關,或轉戰到工業、農業、文化、體育、商貿等各個領域。時至今日,在治國理政的幹部隊伍中,在搏擊商海的精英中,在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中,在文化藝術界先鋒中,到處可見軍轉幹部的身影。

  2014年,習主席在接見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代表時表示:見到大家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我也是一名軍轉幹部。官方資料顯示,1979-1982年,習近平曾擔任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是一名現役軍官,後轉業到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

  查閱在網上公開的簡歷,不難發現,我國很多高級官員是軍轉幹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長趙洪祝,曾在解放軍原總後勤部內蒙古扎蘭屯軍馬場工作,擔任政治處主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志軍曾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擔任技師。被媒體多次報道的中央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曾服役21年,參加過著名的華北某地軍事演習和建國35週年大閱兵等重大活動。

  在其他社會領域,也不乏軍轉幹部的傑出代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莫言,1976年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教員、幹事、創作員等職。1997年,莫言轉業到《檢察日報》社工作,他曾説:“部隊永遠是我的家!”

  因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而為人熟知的歷史小説作家二月河,也有10年的軍旅生涯。“我當的是被稱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工程兵。人是不能夠忘本的,我現在所交的朋友,絕大多數都是軍人。”二月河認為部隊是學校,奠定了自己的世界觀基礎,培養了戰勝困難的決心意志。

  “一面刻著軍隊,一面刻著家國”

  脫下軍裝,融入社會,大多數軍轉幹部將軍旅過往深留心底。普通人對他們的認知,更多來自朝夕相處、耳聞目睹。

  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街道鹹東社區的居民們,有事都習慣“使喚”一名民警,他叫汪勇,轉業前服役17年。起初,鹹東社區很多商戶都不怎麼待見這個嘮叨多事的民警,還給他起了個“汪長老”的外號。

  多年來,在社區片警崗位上的敬業職守,讓汪勇走進了群眾心裏。“其實他幹的就是一些防盜、治安、辦證等生活中的瑣碎事。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工作,卻能看出他的人品和熱心。”一位社區居民説。2013年,汪勇榮獲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次年被表彰為“全國模範軍轉幹部”。2015年,汪勇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並先後在多地巡迴演講。

  在雲南怒江州貢山縣普拉底鄉,少數民族群眾一直記得一位可親的大姐,她叫馬永俐。自主擇業後應聘到太平洋證券公司,馬永俐從普通員工成長為黨群工作部總經理,擔負起公司的對口扶貧任務。她先後8次深入到普拉底鄉落實扶貧項目,籌資修路、捐資助學、加強鄉村黨建。2011年,她因車禍殉職在扶貧路上,當地幹部群眾自發在怒江沿途尋找她的遺體,受到她資助的學生們哭著用稚嫩的文字圖畫寄託思念。2012年,馬永俐被追授為“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石橋鄉平陵村,軍轉幹部何瑞生在村民中聲望很高。2001年自主擇業回鄉,他帶領村民致富,捐資助學,扶殘助殘,還出資將千畝廢棄窯坑治理成村民的生態公園。村裏已有上百年曆史的河北梆子和老調劇團,也由何瑞生出資支援。2014年,他高票當選村官,獲評“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自1986年以來,國家共舉辦了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受表彰的1077名模範軍轉幹部來自各行各業,基本都在基層和一線崗位。他們響應號召,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崗位上繼續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他們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廣泛的尊重和信任。

  有人説,軍人是一塊勵誌石,一面刻著忠誠,一面刻著奉獻。來自於人民,又回歸於人民,軍轉幹部也是一塊勵誌石,“一面刻著軍隊,一面刻著家國”。

  (作者係《中國退役軍人》雜誌編輯)

  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