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閒居》 設色紙本 立軸 148.6 × 46 cm
寄萍老人山水畫的啟示
齊白石的山水畫,是其人生觀的最好體現。《攜杖安閒圖》(中國嘉德2012秋拍,1322.5萬元成交)圖寫遠山近水、樹石小橋,並寫老少相攜、點景魚鳧,呈現出一派鄉居生活的舒適愜意。在此作的題識中,白石老人寫道:“攜杖安閒鷗不驚,沿橋泛泛且隨人。如斯好景君休去,更有松聲學水聲。”顯示出對閒適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齊白石山水畫中的房屋,往往出現在風景區內,但並不是簡單地依附於山水的茅草屋,而是強調以人為本,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磚瓦民居,有時候這樣的民居甚至以村落的形式出現在畫中。《設色山水圖冊》(嘉德香港2012秋拍,4600萬港元成交)中的兩開就描繪了這樣的村落:其一幅數間瓦房散落于巍峨青山腳下,另一幅紅磚民宅則身處靜水湖邊,表現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之景象。
齊白石在一次遊覽西山時,曾吟詩:“萬柳枝疏見草坪,滿天雲霧失清明。牧童手有犁牛在,只有農家心太平。”對於出身農家的齊白石而言,大城市中嚴苛的生存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難免讓他心生不適之感,這也讓他對鄉間生活的依戀成為晚年一道解不開的情結。源於“只有農家心太平”,通過對荷塘柳岸、山居老屋、小橋竹徑、青樹歸鴉的描繪,齊白石在寄託自己心靈的同時,也為後人營造了一個可望可即、可感可親的山水化境。齊白石這種更貼近生活的山水畫,往往比奇峻險絕的山巒、曲折蜿蜒的流水、反覆塗抹的皴擦、繁密鋪陳的複雜構圖更能打動人。他的山水畫看似平凡,但細細品味之下,總會令人生出大美之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