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經濟內生動力加速釋放

2016年12月13日 13:56: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二)

  高技術、裝備製造增勢強勁 消費挑起經濟增長大梁

  經濟內生動力加速釋放

  專家稱下行壓力猶存,新動能仍需供給側改革助力加碼

  多項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進展,內生動力正加速釋放。從供給側來看,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從需求側來看,消費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頭駕馬車。

  專家表示,內生動力增強將為明年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消費仍將挑起經濟增長大梁,消費驅動型經濟進一步鞏固。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要繼續深入推進,為新動能助力加碼。預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對新動能的培育做出部署。

  轉型 內生動力加速釋放

  從供給側來看,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加快培育,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從今年3月份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經持續8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準,穩定增長的態勢比較明顯。此外,工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代表先進製造的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長一直在提速,新動能在不斷累積。

  從全國前三季度數據看,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1%和10.6%,較上半年分別加快1個和0.4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産業佔工業比重分別達32.6%和12.2%。

  另外,工業投資方面的結構升級也非常明顯。今年前10個月,工業高技術産業投資18274億元,增長12.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比工業投資高9.7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74748億元,增長12%,增速比工業投資高9個百分點。

  從需求側來看,隨著我國消費結構的升級,居民中高端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帶動了與消費品質提升和品質改善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持續平穩增長。

  目前,消費已經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頭駕馬車。今年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保持了兩位數的高增長。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貢獻率達到71%,同比提高13.3%。另外,網上零售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前10個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4.9%,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4.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今年的市場預期出現了明顯改善。從中國採購經理指數來看,11月,製造業PMI為51.7%,升至兩年來高點。代表企業採購意願的生産和市場需求均保持高位,並在11月份創下今年高點。與此同時,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最近也實現了連續三個月上升,11月達到了54.7%,為2014年7月以來的高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消費品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較快,對工業新增産值的貢獻作用加大。隨著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高新技術、新興産業産出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風險 下行壓力猶存

  業內專家表示,內生動力的增強將為明年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但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依然不容忽視。

  首先是外部風險,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1.8%至3.1%,增速將繼續低於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外部風險將進一步加劇外部需求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國外貿出口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製造的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 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産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從國內來看,“國內環境存有隱憂,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還面臨很多內生性問題和不足。”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的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兼併重組有可能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去産能和去庫存壓力巨大。同時,我國還存在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的突出問題,補短板任務艱巨。

  招商宏觀團隊認為,兩方面因素可能會導致2017年消費增速受到相對明顯的下行壓力:一是收入增速持續下滑並於2016年起持續低於同期GDP增速。二是汽車購置稅減半抬高全年消費同比的基數水準。明年汽車消費增速回落的概率較高,而汽車消費佔比遠高於其他商品,對整體消費影響較大。因此,汽車消費增速回落也將對明年消費增長造成壓力。

  “綜合來看,預計2017年投資和製造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將止跌回穩,結束此前幾年快速下滑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又重新走回老路,因為傳統重化工業的去産能工作還將延續,製造業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高技術或者消費升級相關的行業。”招商宏觀團隊指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表示,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是我國未來工業發展的重點,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面。短期內,去産能的推進會給工業生産帶來一定壓力,但在政府穩增長政策、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及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的情況下,工業生産仍將以穩為主。與此同時,在鋼鐵、煤炭價格回升下如何推進去産能,個別老工業地區産業如何轉型升級,去産能與去杠桿相互交織中如何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等問題值得關注。

  動能 仍需供給側改革助力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經濟增長依靠消費已成定局,消費自身的剛性對面臨下行壓力的經濟起到了支撐作用。尤其是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品位消費的增長給消費升級和經濟增長帶來了持續的內生動力。

  趙萍説,目前我國服務消費增長勢頭迅猛,和商品消費的比例已經達到一比二,而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數據只反映了商品消費的情況,因此,如果加上服務消費,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還會更高。

  在趙萍看來,伴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第二年,消費結構升級將會得到更多供給側支撐,與此同時,一系列消費政策紅利將在明年集中釋放,預計明年消費仍將挑起中國經濟增長的大梁,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頭駕馬車。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表示,當前,我國經濟處於築底企穩的關鍵階段,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加快成長。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創新創業”的開展,未來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還將保持快速發展,成為穩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看來,中國經濟有六大新增長動能有待釋放:一是開放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等具有行政性壟斷的基礎産業,會加強競爭,真正降低國民經濟的運營和生産成本;二是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三是為轉型升級的行業提供更加完善的環境;四是醫藥、教育、文化、體育等現代服務業的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釋放潛力;五是網際網路+等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六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前沿性領域的加快創新。(記者 孫韶華 林遠)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