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支援先河
“在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近些年蓬勃發展,但是目前還是以技術為主,基礎科研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空白,需要一代代人攜手完成。”施一公在發言中指出,世界範圍內,包括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在內的民辦大學由於具有靈活性,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湖大學在籌辦及發展過程中,開創了民間資本支援的先河。就在西湖大學獲得中國國家層面支援後的2015年7月,其籌資主體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成立。
在成立大會上,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正式宣佈西湖大學暨西湖高研院創始捐贈人王東輝、王健林、鄧鋒、葛航、黃昌華、馬化騰。此前據其他媒體報道,西湖大學籌資至少數十億。
在浙江有浙江大學,在中國,也都有中科大、清華、北大、復旦這些非常好的研究機構,那麼為何要投資另外建設一所西湖大學?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在發言中分享了在美國的經歷。
“我們必須支援多種多樣的科研機構,培養多樣的人才。”趙偉説,他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從事電腦研究時,美國的電腦領域的前十名頂尖高校就曾表達出抗議,認為基金會對支援一百多家大學是浪費。
頂尖高校的代表找到趙偉“拍桌子”,説美國的電腦新技術幾乎全是這幾家高校研究出來的,希望基金會把支援其他高校的經費砍掉,一半還給納稅人,剩下一半給這幾所大學平分,並且保證今後20年,30年能出很多高新結果。
趙偉説,一開始説得他們説得有道理,但是NSF的會長並不這麼認為,會長説,基金會必須支援各種各樣的科研機構。“因為前十所大學雖然可以把技術搞出來,但是他培養的人不是多元化多方位的,所以我們既要支援頂尖大學,也要支援一些小的機構,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培養人才。”
“我想幾位倡議人的初衷,也是為中國探索培養人才的新路。”趙偉説。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