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工業轉型升級效率提升是重中之重

2016年04月26日 15:0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隨著我國工業成本的上升,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發達國家重振製造業,我國製造業如不加快生産率提升,將面臨來自高端和低端兩個方向的擠壓。

  ●從微觀上看,中國工業部門“優不勝、劣不汰”現象突出,資源在企業間配置效率低下,且配置效率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這種配置效率的惡化,嚴重阻礙了這些行業總體生産效率的提升。

  ●政府必須提供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激勵創新、促進效率提升中充分發揮其決定性作用,並在尊重市場機制及市場主體意願的基礎上積極作為,為市場主體提升效率的創新活動、創新主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高度統一。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正面臨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與後發國家追趕等帶來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工業提升生産效率與能源效率。國際經驗亦表明,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續提升工業的效率是關鍵。近年來,中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與資本産出效率卻呈現顯著惡化的趨勢,現階段過度依賴資本投入驅動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體制機制上的缺陷是導致工業效率持續惡化的主要原因。應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市場制度,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並制定相應政策,促進工業效率的持續提升。

  經濟新常態下效率提升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1.持續提升工業效率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國際經驗表明,中等收入國家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高收入之墻”,必須持續提升工業的生産率水準。2013年,中國每人平均GDP為6807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尚未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後發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後,隨著勞動、土地、環境成本的上升,低成本優勢散失,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面臨嚴峻挑戰,增長動力將減弱,從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與面對“高收入之墻”。只有少數國家能通過持續提升國民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的效率,抵消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給製造業競爭力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經濟在更高發展水準上的持續增長,從而實現對於“中等收入陷阱”與“高收入之墻”的跨越。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促進企業創新、鼓勵競爭、順應産業發展與升級要求培育産業人才,並以此推動了製造業效率的持續改善。因此,後發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準之後,應特別重視工業的效率問題。

  2.工業亟須提升效率以應對成本快速上升帶來的挑戰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製造業成本優勢面臨嚴峻挑戰,迫切需要提升效率以消除成本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是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勞動力成本優勢削弱。二是環境保護成本正在快速上升。2013年中國工業環境保護投資為867.7億元,是2003年的3.9倍。而且未來中國工業的環境保護成本還將進一步提高。三是工業用地成本將快速上升。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都實行低價甚至零地價的工業用地政策,以此來招商引資和扶持本地企業,這降低了企業的投資成本、生産成本,提升了産品的出口競爭力。但是,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步伐加快,對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長,加之我國工業用地效率低下,工業用地價格的快速上升將不可避免。隨著我國工業成本的上升,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發達國家重振製造業,我國製造業如不加快生産率提升,將面臨來自高端和低端兩個方向的擠壓。

  中國工業經濟效率惡化趨勢顯著

  1.中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TFP)顯著惡化

  近年來中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正在顯著惡化,中國工業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弱化。近年來TFP增長率快速下滑,生産率呈現持續惡化趨勢,對於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轉為負值。1980-2003年期間,TFP年均增長率為4.7%,對於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60%。而2004-2013年期間,TFP年均增長率為-0.80%。全要素生産率增長率的急劇下滑,並非始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而是在經濟繁榮期的2004-2007年就已經開始。

  2.工業增長過度依賴資本驅動,資本效率急劇下降

  工業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本投入驅動。2004年至2013年期間,資本投入在工業增長中的驅動作用不斷強化,並成為驅動工業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力量,年均貢獻值高達11.21個百分點,年均貢獻率高達92.64%;而全要素生産率的停滯乃至下降阻礙了工業經濟的增長,年均增長率為-0.80%,年均貢獻率-6.08%;勞動投入的作用則逐漸趨於中性,年均貢獻值為1.66百分點,年均貢獻率13.72%。

  工業資本效率急劇惡化。工業資本産出效率呈現持續快速下滑態勢,並且這一趨勢尚無扭轉的跡象。

  中國工業全要素生産率與資本産出效率急劇惡化表明,現階段過度依靠資本投入高速增長來驅動工業經濟增長的模式已難以為繼。

  3.工業部門資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

  從微觀上看,中國工業部門“優不勝、劣不汰”現象突出,資源在企業間配置效率低下,且配置效率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中國工業企業效率差異巨大,存在大量經濟效率低下的企業,這些企業中只有生産效率極低的企業才能被淘汰出市場,工業跨企業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在鋼鐵、石化等資本密集型行業中,高效率企業市場份額不斷降低,低效率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這種配置效率的惡化,嚴重阻礙了這些行業總體生産效率的提升。

  導致我國工業經濟效率惡化的主要原因

  導致我國工業經濟效率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方政府採取扭曲要素價格等方式推動工業投資

  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後,地方政府主導土地、資本、礦産資源等重要要素資源配置。地方政府低價提供土地與資源、提供財政補貼、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推動工業投資,進而推動工業經濟增長的模式,造成了工業經濟效率的惡化,導致部分行業嚴重産能過剩,並對工業經濟的配置效率也帶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併為低效率的企業生存甚至發展提供空間,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進而導致資源在跨企業層面的配置效率低下。

  2.實施過度干預市場的産業政策

  長期以來實施以干預市場、替代市場為特徵的産業政策,對於工業部門效率提升産生重要不利影響。採取廣泛干預微觀經濟的産業政策,帶來較為嚴重尋租的行為,誘導企業經營者將更多的精力配置於尋租活動,相應地減少了適應市場、降低成本、提高産品品質、開發新産品等提升效率方面的努力,進而阻礙了整個工業部門提升效率的步伐。

  在鋼鐵、汽車、有色金屬、石化等重要行業中,實施嚴格的投資審批、核準政策及市場準入政策為主的産業政策,這些産業政策具有顯著限制競爭、扶持大企業限制小企業的傾向,這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得這些行業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嚴重受阻,這對於行業效率的提升産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3.尚未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當前,《産品品質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智慧財産權保護法》等維護公平競爭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機制仍不健全,不少效率低下的落後企業採取損害勞動者權益、破壞生態環境、生産假冒偽劣産品、剽竊智慧財産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以此獲得生存發展空間,這導致市場競爭秩序混亂,落後、違規、違法企業長期難以被淘汰出市場,高效率企業的發展也受到很大局限,並會導致高效率企業創新與提升效率的動力不足。

  4.技能型與知識型産業技術工人缺乏

  技能型與知識型産業技術工人缺乏,嚴重制約生産效率的提升。雖然我國近年來大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但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相比,技能型和知識型工人的缺口還很大,而且我國製造業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還比較低。

  政策建議

  當前,要推動工業效率的持續提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首先需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政府必須提供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激勵創新、促進效率提升中充分發揮其決定性作用,並在尊重市場機制及市場主體意願的基礎上積極作為,為市場主體提升效率的創新活動、創新主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高度統一。

  1.完善市場體制機制

  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促進創新和推動效率提升最為有效的制度安排。具體而言:第一,加快建設與完善市場法制體系。尤其要完善規範市場競爭行為的相應法律體系和相應執法體系。第二,應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相關法律體系及其執行機制,以法治建立起嚴格保護智慧財産權的長效機制。第三,應加快要素市場改革,改變政府主導土地等重要資源配置的局面。尤其要重點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改革,明晰土地産權,改進國家對土地的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水資源、礦産資源、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第四,加快稅收體制改革。特別是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

  2.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公平的市場競爭能通過優勝劣汰機制不斷改進市場的配置效率,並迫使企業不斷創新與提升效率。第一,應調整産業政策取向,將政策重點轉為“放鬆管制與維護公平競爭”。第二,放鬆並逐漸取消不必要的審批、核準與準入,讓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具有公平進入市場的權利。準入管理應僅局限在生態與環境保護、産品與生産安全、勞工權益保護方面。第三,制定完善的公平競爭法。切實保障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競爭。第四,消除一些行業或領域存在的隱性市場進入壁壘。

  3.為工業效率提升與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重點在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加快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二是加快建立多層次市場化的金融體系。第一,積極、穩妥地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開展全方位的金融體制改革,將工業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充分反映到資金價格中去。第二,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消除不必要的審批和準入管制,推動建立多層次、多元化、市場化的金融體系。

  4.為促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一是在財政上加大對於基礎研究和産業基礎技術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並將這種資金投入的分配與使用、對於産出成果的審核與評價置於公開、透明的程式與體系下,並以此為基礎提高科技投入的産出效率。二是建立全國性公共科技綜合服務平臺,集創新供需資訊收集、資訊諮詢、技術諮詢與技術服務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身,重點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5.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鼓勵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技術工人。可參照德國模式,建立産業工人終身學習機制,由政府統籌規劃、領導協調,在財政上提供支援,在制度上提供法律保障;充分發揮各類教育機構的功能,有效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促進資源共用。鼓勵一流高校調整學科與專業設置,培育與先進製造相適應的高級工程師與知識型員工。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