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我不是潘金蓮》 誰是背後最大贏家?

2016年11月29日 09:46:08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截至11月27日已獲得超3億元票房的《我不是潘金蓮》,仍在不斷吸引觀眾走進影院。隨著票房繼續增長,也不禁讓業內紛紛好奇,在眾多出品方、發行方中,究竟誰才是《我不是潘金蓮》背後的大贏家?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最大贏家並非是業內熟知的華誼兄弟、耀萊影視等公司,而是並不起眼的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天輪文化”)。

  手握電影改編版權

  自《我不是潘金蓮》正式上映後,國內電影市場的熱度再次被拉高,不僅是因為該部電影在最開始引發了各種爭論和話題,更與電影背後雲集的多家公司、資本有關。從公開資料中可以看到,《我不是潘金蓮》的出品方包括耀萊影視、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子公司摩天輪文化、東陽美拉等公司,發行方還涵蓋了貓眼電影、微影時代、四海電影發行聯盟等多家公司。

  據貓眼電影的數據顯示,《我不是潘金蓮》每日均能收穫數千萬元票房,上映11天以來已累計獲得3.33億元票房。基於《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仍保持增長的趨勢,影片背後的多家公司也紛紛獲益。據公開資料顯示,華誼兄弟(含東陽美拉)、北京文化和耀萊影視對影片的投資比例為5:3:2,其中耀萊影視是通過對影片進行5億元的保底而得到20%的投資額,這也意味著,《我不是潘金蓮》還未上映時華誼兄弟和東陽美拉就已經能獲得1億元的收入,同時摩天輪文化也能獲得6000萬元收入。

  雖然從這一數額來看,摩天輪文化獲得的6000萬元收入不敵華誼兄弟和東陽美拉獲得的收入,此外因影片還在上映過程中,耀萊影視此次保底的結果也未能知曉。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真正擁有《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版權並進行項目孵化的正是摩天輪文化,使得該公司成為該電影背後的大贏家。

  屢次成為投資贏家

  摩天輪文化于2010年7月成立,前身為北京光景瑞星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文化、廣告、影視等業務。2013年12月,正在嘗試向影視領域轉型的北京文化以1.5億元收購摩天輪文化100%股權,摩天輪文化由此成為北京文化的子公司,並做出連續四年盈利的業績承諾。

  儘管從摩天輪文化的業績情況來看,2014年和2015年該公司通過累計業績的方式勉強完成業績承諾,表現並沒有特別出彩。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摩天輪文化在電影項目投資方面卻不可小視,不僅此次《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版權在該公司手中,此前還參與投資了電影《心花路放》的發行,負責該電影的宣傳,按照分成比例,並扣除宣發與其餘投資方的收益,摩天輪文化通過《心花路放》則實現超過8000萬元的利潤。

  與國內其他市值達上百億元的影視公司相比,規模並不算大的摩天輪文化之所以能參與到多部高票房影片的投資,與公司創始團隊宋歌與杜楊兩人密不可分。以此次《我不是潘金蓮》為例,宋歌與杜楊此前曾在萬達影視任職,也正是在這期間,買斷了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版權。但萬達卻對該題材並沒有太大興趣,因此二人離職時,經萬達同意,將該項目帶走並裝入自己創立的摩天輪文化進行項目孵化,並隨後吸引導演馮小剛、華誼兄弟、耀萊影視等公司的加入。

  站穩市場仍需核心內容

  在文化領域,憑藉以往任職經歷或積累的人脈而獲得優質資源的並不是個例。除摩天輪文化外,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加盟創業公司中匯影視後,基於侯小強以往的任職經驗,在加入中匯影視一年多的時間裏拿下超過50個故事的改編版權,包括《嫌疑犯X的獻身》、《長安幻夜》、《快把我哥帶走》等,隨後這些改編版權的孵化也吸引國內眾多知名導演和影視公司的加入。盛世華韻主管合夥人傅鯤認為,文化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若想獲得優質的項目資源,只有錢是不夠的,人脈和公司資源也是重要因素。

  由於擁有優質IP版權,儘管摩天輪文化等公司與其他投資方相比,在資金實力、公司市值等方面有所差距,卻也因版權的存在而具有獨特優勢,從而能夠通過結合各方力量孵化項目獲得相關收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影市場,若想立足市場僅靠擁有版權是不足的,還需要擁有更多由自己主控的電影作品來提升影響力。電影評論者周玉認為,優質內容是影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是否能夠製作出優質作品則是考驗影視公司能否在業內長久發展的標準之一。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