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萬億元網際網路金融消費井噴 保險覆蓋電商消費全環節

2016年11月11日 09:14:08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原標題:萬億元網際網路金融消費井噴

  “雙11”消費狂歡節進入第8個年頭,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迭代,相關的金融産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打造“買買買”的平臺之外,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消費信貸、消費保險、消費理財産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今年的“雙11”,各大電商平臺、金融機構都在挖掘消費鏈條背後的金融商機,各種新型的金融工具,也成為了撬動年度消費大促的重要工具。

  電商巨頭搶灘支付通道

  近年來,在經濟轉型打造新經濟增長引擎的時代背景下,消費金融迎來快速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從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機構已經超過100家,市場參與主體包括了商業銀行、汽車消費金融公司、電商巨頭、P2P網貸機構及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等。

  “雙11”無疑是輸出金融産品的絕佳場景。從“掏錢購物”到分期付款、預支消費,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蘇寧消費金融等機構紛紛入場,開始成為了“雙11”消費支付的主角,打響消費金融促進消費之戰。

  螞蟻金服集團財富事業群總裁黃浩表示,8年前的淘寶“雙11”,支付主角還是支付寶餘額;到2011年左右,銀行快捷支付轉為主角,每年都會有銀行支付通道被擠垮;2013年開始,餘額寶漸成主流,去年“雙11”中21%的支付來自餘額寶;預計從今年開始,花唄和餘額寶將佔支付渠道的絕大部分。

  今年“雙11”,各大品牌消費金融大戰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打響。花唄從10月18日便開始“提額”。螞蟻金服透露,原計劃的總額度是100億元,但截至11月1日,今年用戶提額已經達到170億元,目前還在緊急追加額度,用戶數是去年活動結束時的1.5倍。

  與此同時,另一個電商巨頭京東金融也針對“雙11”升級了其“白條”功能,如推出京東小金庫和白條用戶6天6期免息、線下銀聯POS機使用白條閃付購物立減等優惠。

  由於能夠緩解消費者購買的經濟壓力,進而提升銷售,不少商戶也欣然接受此類消費金融工具。根據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天貓商戶在開通花唄分期的首月,花唄用戶在該店舖的交易額提升33%,次月繼續提升26%;使用花唄分期後,用戶客單價平均提升41%。

  值得注意的是,沿著“雙11”的供應鏈條,電商平臺也專門針對商家提供了融資服務。“針對‘雙11’備貨,我們已經為133萬家的賣家提供了信貸服務,累計的放款額是497億多元,將近500億元,相當於每天放款的用戶數有2.2萬戶,戶均貸款3.7萬。”網商銀行行長、螞蟻金服集團副總裁俞勝法説。

  保險覆蓋電商消費全環節

  每年“雙11”購物狂歡節,總是少不了保險的身影。除了電商平臺絞盡腦汁完善購物體驗外,保險公司也結合網購特點,開發了各類消費保險,實現從傳統保險産品簡單的打折促銷,到深入網購全流程推出場景保險的轉型。

  物流體驗是每年“雙11”期間消費者面臨的最大痛點。去年“雙11”期間,僅退貨運費險出單就達到了3.08億筆,而這一數字仍有望在今年同期實現高速增長。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業務量將超過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每到購物狂歡節期間,快遞送貨量幾乎是平常的三倍。由於積壓的快件較多,如果快遞員匹配不足,要完全“消化”這些快件起碼需要一週,甚至更長時間。

  針對今年“雙11”期間大概率出現的物流爆倉、收貨難、收貨慢等行業痛點,各大電商平臺頻出奇招。如螞蟻金服針對“雙11”推出了“衣服褪色險”“鞋子脫膠險”“生鮮腐爛險”這些新奇産品。京東金融也與保險公司合作,發起了一項“雙11購物物流保障計劃”,消費者電商購物可獲贈“送貨龜速險”,一旦收貨慢了,將獲得保險賠付。

  為了讓消費者安心付款,還有不少保險公司推出了賬戶資金安全險。目前,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賬戶資金安全險的保障範圍大同小異,保額在5萬元、1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盜刷理賠險,保費往往從幾角錢到幾十元不等,且部分産品還可根據每個人的賬戶風險水準來厘定保費。

  以人保財險推出的個人賬戶資金安全保險為例,消費者可根據個人自身經濟情況選擇保險金額,保險金額最低1萬元,最高達100萬元。

  “實際上,消費保險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覆蓋面很大的保險類型,僅在螞蟻金服保險平臺上,消費保險保民就已經超過3億,覆蓋淘寶天貓平臺上400多萬家商戶。”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總監梁越平對記者表示,預計這類新型的保險産品將為保險行業帶來的新增保民超過1億。

  據螞蟻金服保險平臺統計,今年共有包括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泰康保險等9家保險公司與其合作,提供了品質、物流、售後、價格、信用保障等五類,超過30種的消費保險服務。

  業內人士分析,新型消費保險尚在試水階段,盈利能力目前尚難下斷論,但由於其深度切入日常消費場景,可培育用戶的保險意識,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專家觀點

  北京大學金融係副教授唐涯:

  國內消費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與多年前“網際網路金融”一夜走紅相似,“消費金融”成為了當下的熱詞。隨著各大電商平臺借“雙11”大打金融戰,消費金融無疑成為的新主角。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萬億元,消費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而2016年上半年,住戶部門消費信貸餘額同比增長19.4%,增速比2015年同期提高3.9%。

  “預測到2017年網際網路金融消費市場將增加到2萬億元,到2018年則增加到3.8萬億。”廣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副秘書長冼宇航表示。

  目前,消費金融領域中既有線下傳統銀行端通過消費信貸佈局市場,也不乏P2P公司轉型和新型消費金融公司進入,大型電商平臺亦摩拳擦掌一爭高下,市場一片喧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係副教授唐涯分析認為,中國的消費金融尚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而電商平臺進軍消費金融領域具有天然優勢。“在美國的資産證券化市場,消費信貸約佔82%,生産型企業的企業信貸約佔18%。在歐洲,兩者比例為70%比30%,而中國則大概是12%比88%。”

  在唐涯看來,隨著國家和民眾財富的積累,消費的需求得到釋放,為消費金融留下巨大的發展空間。電商平臺進軍消費金融領域的天然優勢在於,通過現有渠道可觸及最底層的用戶。在中國,消費杠桿是非常低的,消費金融距離紅海還有很遠的距離。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