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移動支付市場蛋糕爭奪戰升級

2016年10月13日 14:10: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繼微信提現收費後,支付寶從10月12日也開始對個人用戶超出2萬元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與此同時,傳統銀行近期則紛紛推出“二維碼”和“雲支付”等移動支付産品,加速佈局該領域。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這兩者之間的“一進一退”,則被市場人士看作是移動支付領域競爭升級的序幕。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短期內移動支付市場格局不會發生巨變,但是,大額支付業務加速回流銀行體系將會是長遠的趨勢。

  轉變 支付寶免費提現時代終結

  對於收費原因,螞蟻金服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提供越來越多便捷、安全服務的同時,由支付寶承擔的綜合經營成本也上升較快。這次對提現規則的調整,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以保證支付寶能持續、健康地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據介紹,支付寶提現僅涉及從“餘額”賬戶提現到本人銀行卡和轉賬到他人銀行卡。按照調整後的規則,支付寶也對超出免費額度的部分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服務費,單筆服務費不到0.1元的則按照0.1元收取。

  不過,支付寶方面稱,普通用戶可以通過兌換螞蟻積分、開通“親密付”、巧用餘額寶等手段來規避手續費。根據支付寶公告,餘額寶資金轉出,包括轉出到本人銀行卡和轉出到支付寶餘額仍將繼續免費。不過,2016年10月12日起,用戶從餘額新轉入餘額寶的資金,轉出時只能轉回到餘額,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卡。

  其實早在今年3月,微信已經開始對用戶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每位用戶累計享有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考慮到支付寶和微信都規定“單筆服務費小于0.1元的,按照0.1元收取”,這意味著用戶每次提現將最少支付一毛給支付寶或微信。

  微信與支付寶提現的不同之處在於,微信提現的免費額度是累計1000元,支付寶是累計2萬元,兩者都是終身累計額度,而不是一年或一個月。

  從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之時,支付寶一直打著免費旗號,也正是因為如此,其支付方式迅速佔領市場。

  根據易觀公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上半年》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擺脫春節的影響,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增速回暖,交易規模達75037億元,環比增長25.68%。行業上半年整體交易規模達134776億元。支付寶、財付通、拉卡拉佔據市場交易份額前三位,支付寶以市佔率55.4%位列第一。

  支付寶和微信的確成為眾多消費者線上、線下最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兩者對提現收費的理由都為“成本過高”,從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到銀行,銀行都會收取相應手續費。

  易觀智庫金融行業中心研究總監馬韜指出,網際網路的免費實際上是有人替用戶買單。包括支付寶、微信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一直在為用戶承擔相應的成本。數以億計的用戶規模決定了這個成本非常巨大。平臺免費服務在初期能為平臺迎來客戶,但在客戶及交易體量大到一定程度後,巨大交易成本實際推高了平臺運營成本。之所以中小型支付平臺仍不收費,是因為其交易體量較小,手續費支出尚未形成壓力。

  補課 銀行加速佈局移動支付

  業內人士表示,在移動支付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在於其支付場景豐富,且佔據著龐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不過,儘管在上述兩方面處於相對劣勢,傳統商業銀行也逐漸意識到這一市場蛋糕的重要性,並逐步加大了在這一領域的佈局力度。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係支付的優勢在於其安全性較好,用戶整體對銀行體系的信任度更高。但其劣勢在於過去商業銀行對移動支付重視不夠,特別是在一些便民的小額移動支付創新上一度走在網際網路企業後邊,用戶體驗也不如前者。不過,現在各個銀行都正在積極“補課”。

  目前來看,商業銀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主要佈局方向是“雲閃付”等非接觸式支付(NFC)方式。去年12月12日,中國銀聯聯合20余家商業銀行在京共同發佈“雲閃付”。目前,大部分主流商業銀行均能支援Apple Pay、Huawei Pay和Samsung Pay等手機支付功能。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雲支付”,各大銀行也紛紛推出不少商戶優惠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叫停兩年多的銀行係二維碼支付重被監管部門認可,不少商業銀行重啟了在二維碼支付領域的佈局。“銀行對合規性一直比較重視,在2014年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之後,這塊業務就一直沒有開展。但是在過去兩年中,第三方支付在這一領域的業務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了。”董希淼説。今年下半年,央行支付清算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業務規範提出了條碼支付的系列技術標準與規範要求,並根據風險驗證,對條碼支付額度分級管理。

  中國建設銀行日前宣佈正式推出支付品牌“龍支付”,並宣佈“龍支付”産品體系下的“二維碼支付”將於近期正式上線。中國工商銀行日前也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産品。銀行係的二維碼支付對安全性非常重視。例如,工行二維碼支付過程對原始卡號變異處理,隱藏真實卡號資訊,免密支付限額1000元,單筆、日累計交易可限額管理,而且24小時實時監控二維碼支付交易。

  趨勢 大額支付客戶將回流銀行

  董希淼表示,支付寶、微信提現收費短期內對整個支付體系影響不會太大。“用戶習慣養成需要一個過程,那麼用戶習慣的改變也將有一個過程。”他坦言。不過,他同時表示,預計小額支付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大額支付未來將有可能加速向銀行體系回流。“這實際上也符合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即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是整個支付體系的補充者。”他表示。

  央行在去年底正式發佈《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辦法》以支付賬戶實名制為底線,對支付機構從事業務的範圍給予了明確限定,劃定紅線,引導支付機構去“銀行化”,進一步回歸“小額支付”和“通道”的本質。

  “對於有頻繁轉賬需求的用戶,可能會回流到手機銀行去。”馬韜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由於移動支付不僅僅是轉賬,從交易結構上來看,第三方支付用戶更多的實際上是消費、投資理財以及相應的民生金融服務,會有影響,但短期不會對大的市場格局造成衝擊,就場景和便捷性上來看,目前仍然是第三方支付佔優,長期要看銀聯、商業銀行的場景拓展、産品優化以及品牌推廣。

  支付寶方面亦表示,“如果用戶要向銀行卡進行特別大額的轉賬,我們建議大家可選擇一些提供免費轉賬的網銀等進行操作。”

  董希淼表示,伴隨著銀行係移動支付量的快速增長,市場格局的改變可能會從2017年開始。

  今年2月,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決定陸續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賬、匯款業務(無論是跨行還是異地)都免收手續費;今年7月,由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聯合發起的“商業銀行網路金融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全聯盟行對外正式宣佈,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賬免收客戶手續費。聯盟間賬戶互認實行免費,資金互通將實行最低市場價格。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的“抱團”行為,可能也將助推未來市場格局的轉變。

  有分析指出,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和銀行相比短板是比較多的,因為第三方支付畢竟是小額零售,大額支付包括企業性支付主要還是通過銀行來做。儘管網際網路金融不斷衝擊傳統銀行的方方面面,但傳統商業銀行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資金雄厚,業務複製能力強,在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監管不斷趨嚴的情況下,傳統銀行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覷。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