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長三角銀行次第上市 與貸款壞賬率上升不無關係

2016年10月09日 09:26:48  來源:華夏時報
字號: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國慶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迎來年內第三家農商行常熟農村商業銀行的上市;此前無錫農村商業銀行已順利上市,這兩家蘇南地區的農商行在開盤當日分別以最高漲幅報收,而無錫農商行連續五個交易日以漲停報收。

  A股IPO閘門越開越大,等候多年的城商行、農商行集體迎來上市批文,國內 銀行 板塊持續大擴容。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國慶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迎來年內第三家農商行常熟農村商業銀行的上市;此前無錫農村商業銀行已順利上市,這兩家蘇南地區的農商行在開盤當日分別以最高漲幅報收,而無錫農商行連續五個交易日以漲停報收。

  在無錫農商行上市的同一天, 上海銀行 A股首發上市申請獲得證監會核準批文,作為中國首家以城市命名的城商行,上海銀行在成立20年後終於獲得登陸上交所的“門票”, A股銀行板塊已熱鬧紛呈。

  “今年無疑是A股銀行股上市大年。隨著 江蘇銀行 成功上市,打破了銀行股6年來的沉寂,年內上市的銀行股已有5家,原先只有16家,銀行股集中上市主要是自身面臨較強的補充資本金的需求,不過,低市盈率發行對當前A股築底有利。”10月8日, 海通證券 一位 銀行業 分析師接受採訪時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已經上市和獲批的7家城商行農商行中,除 貴陽銀行 外,其餘6家銀行都處在 長三角 。分別為江蘇銀行、無錫農商行、江陰農商行、常熟農商行、上海銀行、 杭州銀行 。

  銀行上市“新常態”

  出於補充資本金的需求,銀行上市尤其是長三角地區中小銀行上市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在監管層一面大開方便之門時,另一面也面臨著融資縮水的無奈。

  “我們當然希望能夠足額融資,不過發行時也需要考慮到市場承受能力和投資者信心,現在大盤表現不佳,發行規模縮減是出於實際作出的選擇,從股價表現看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10月9日,一家上市不久的蘇南城商行董事會管理層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從常熟農商行9月30日公佈的《上市公告書》中了解到,其本次發行規模為2.22億股,發行價定於4.28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9.51億元;9月2日上市的江陰農商行發行價每股4.64元/股,募集資金9.72億元;9月23日上市的無錫農商行發行價為4.47元/股,募集資金7.89億元。

  而在原先的招股説明書中,如江蘇銀行擬發行25.98億股,實際發行11.54億股; 江陰銀行 計劃發行4億股,實際發行2.09億股; 無錫銀行 計劃發行5.54億股,實際發行1.85億股。此外,剛剛被延期3周發行的杭州銀行,也由原定的6億股減至約2.62億股。9月21日晚間,杭州銀行發佈公告稱,該行此次新股發行價格為14.39元/股,對應的市盈率為10.23倍,原計劃9月23日進行的 新股申購,將推遲到10月14日進行申購。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銀行板塊時隔6年迎來新鮮血液,且主要集中在長三角,這與長三角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和銀行貸款壞賬率普遍上升不無關係,缺錢補充資金已經成為這些中小銀行的第一要務。

  “從募集資金用途看,各家銀行均提到要通過首發上市來補充資本金。儘管目前新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均能達到監管要求,甚至有的超過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在2018年年底的要求,即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50%,但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仍會對銀行滿足資本充足的能力産生影響。比如資産品質下降、業務風險、凈利潤減少等。” 交通銀行 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謀求IPO上市實現融資需求是很多銀行的首選。

  記者了解到,資本充足率作為銀行業的“頭等大事”,目前出現整體下降的局面。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9%,較上季度末降低0.27個百分點;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10%,較上季度末降低0.28個百分點。

  在連平看來,如果一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那麼,這家銀行的貸款和投資業務將受到限制;對於上市銀行來説,股利支付等方面也會受限,從而造成銀行在經營、財務管理、業務創新等方面産生不利影響。

  大盤減壓VS賺錢效應

  銀行通過減少IPO發行規模,既可以減輕大盤對於銀行股上市潮的資金壓力,也可以緩解這些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金需求,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大盤始終在 3000點徘徊的時候,打新銀行股一旦中簽也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

  “從江蘇銀行等上市後連續漲停的表現,可以看到投資者對於銀行股還是比較青睞的,銀行股的擴容,特別是上市後的連續漲停表現對老銀行股有一定的拉動,對A股築底有利。”一位上海資深投資者李明(化名)向記者表示。

  在李明看來,銀行股近一年的平均市盈率只有6.31倍左右,銀行股估值上存在向上修復的需求。當前大盤整體已經處在了底部區域,但投資情緒不穩定,包括IPO數量的增加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過度悲觀仍不可取,目前經濟運作數據也在逐步好轉,不排除9月份的 PMI繼續走高。

  值得市場期待的是,在經過20年的發展之後,上海本地第二家銀行上海銀行終於獲得上市批文,儘管具體上市時間尚未確定,上海銀行年內實現上市基本無礙。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上海銀行的財務數據也了解到,其去年末總資産規模就已經突破1.5萬億,在全國城商行中排名第二。今年6月末,上海銀行資産規模已達到1.61萬億,僅低於 北京銀行 的1.97萬億。

  目前,上海銀行不良率一直保持較低水準。凈利潤連續3年凈利潤增速逾22%,高於上市銀行年平均增速12.5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銀行板塊上一次如此密集“迎新”還是在2007年。當年 上證指數 創歷史新高至6124.04點,被視為 超大盤 股上市的歷史機遇期。但自2010年 農業銀行 、 光大銀行 上市之後,A股上市銀行便再未添新兵,直至江蘇銀行上市重啟這一進程,轉瞬已過6年。

  “儘管當前上證指數圍繞在 3000點左右徘徊,遠不及2007年時的盛況,但市場對中小銀行的批量上市毫無懼意,其中的很大原因在於這些銀行的盤子很小,有些擬上市銀行市值估計也就在百億左右,預計不會對大盤産生多大影響。”前述 海通證券 分析師稱。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