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嚴版權令下 移動音樂平臺難熬
去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各網路音樂服務商必須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這被稱為“最嚴版權令”的通知不但讓網路音樂的免費時代成為過去,也標誌著國內線上音樂正版化的新征程。
版權爭奪“倒逼”收費
“這一年裏,移動音樂正版化意識在市場裏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在政策的監管下,盜版橫行的現象明顯減少。”音樂發燒友孫曉告訴記者。
盜版不再,網路音樂服務商只好拼搶版權。一年前,音樂都是免費獲得,各家服務商的內容難有差異化。而眼下,各家平臺都紛紛發起了搶版權的發展“佈局”——誰贏得了用戶,誰就贏得了市場。對於用戶來説,你家有這首歌我就聽,沒有我就去別家聽。為了不斷擴充曲庫,讓自己的資源量佔據優勢,音樂服務商不惜花重金向唱片公司購買版權。
這當然就提升了音樂服務商的運營成本。易觀智庫互動娛樂領域分析師王傳珍告訴記者,目前,對於一個平臺來説,採買版權的支出大概佔到總成本的三至四成。“面對這個從無到有的巨大成本,服務商恐怕也是無奈的。為了長期發展,向用戶收費成了必然結果。‘倒逼’,對,就是這個詞。”
收費容易盈利難
QQ音樂、網易雲音樂付費音樂包1個月8元,6個月45元,12個月88元;蝦米音樂1個月10元,6個月50元,12個月100元……在付費概念的培養階段,主流移動音樂平臺的定價十分相似。根據易觀智庫的一項調查結果,囿于用戶為音樂內容付費的消費習慣尚未建立,付費音樂服務效果並不樂觀。
為了盈利,移動音樂平臺也是動足了腦筋。5元錢可以賣一張數字專輯,讓不少平臺看見了新的曙光。有數字表明,QQ音樂數字專輯合作的歌手已囊括鹿晗、周筆暢、李宇春等40余位音樂人,數字專輯累積銷量突破2000萬張,總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酷狗、酷我在2015年也發行了24張數字專輯,總銷量超過300萬張。
據市場研究公司iiMediaResearch的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音樂服務市場擁有4.49億用戶,這讓中國成為全球用戶數最大的移動音樂服務市場。
在“多管齊下”的盈利渠道和龐大的用戶基數下,移動音樂數字平臺盈利了嗎?
“我只能説,因為有了版權政策保護,各家音樂平臺有了差異化,不再像以前一樣同質,這樣的市場環境是有利於他們去盈利的,但是用戶的付費習慣現在看來還沒有完全養成。”王傳珍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