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痛點”。
在當下的電商領域,絕大多數經營者都是小微企業或個人,為謀求更好的發展,獲取融資成了不可或缺的環節。只是,傳統的銀行融資方式需要對貸款人的資信、職業、貸款用途、抵押物等方面進行評價,這對“無實體”的電商來説,從金融機構拿到貸款幾乎不可能。
無抵押物沒關係、無擔保人沒關係、貸款還能隨借隨還……
有問題的地方自然也是産生解決辦法的地方。繼阿裏、京東等電商平臺力推純信用的小微電商貸款後,如今不少銀行爭相推出“電商貸”産品,拼的也是“信用”二字。
除了“走出去”服務別人平臺的電商,如今,通過自建電商平臺將商戶“請進來”,利用自身平臺産生的數據為商戶發放貸款。
□南方日報記者 張昕
1.“走出去”搶食電商平臺小貸“蛋糕”
時下,對消費者而言,通過網購淘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已不是什麼難事,但作為網店經營者,要將一家網店從“小打小鬧”發展到規模經營,是需要付出不小成本的。
在此之中,融資成本就是個不小的難題。早在2010年,“阿裏小貸”誕生了,利用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等電商平臺上用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和行為數據,引入網路數據模型和線上視頻資信調查模式,將用戶在電商平臺上的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向這些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批量發放“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小額信用貸款。
這一“拼信用”模式的出現及成功,讓各家銀行有些坐不住了,開始陸續設計並推出為電商企業量身定做的貸款産品。如郵儲銀行針對天貓商戶推出的短期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就以商戶能夠獲得的天貓信用貸款金額為基數,根據商戶實際評分(電商平臺信用打分)情況,乘以相應系數核定最終授信額度。
類似的還有廣發銀行、興業銀行推出的“電商貸”産品,均是以小微電商在淘寶、京東等平臺的運營情況為授信依據,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
今年“五一”節前,華夏銀行試點推出“華夏電商貸”産品,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既有通過在電商平臺上的經營數據為商戶“畫像”,確定其信用水準,還有該款産品的日息約在萬分之2.4,年化成本在8%—9%之間。因可隨借隨還,實際成本或降低於前述數字,僅為目前一些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純信用貸款利率的一半左右。
“2015年,我們聯合(惠州市)電商協會組織了一場專門的銀企對接會,推廣的是針對電商的小微貸款融資政策。”建行惠州分行小企業客戶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建行對於電商等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4大産品體系,涵蓋企業從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金融需求。
當然,作為徵信的組成部分,電商産業園商戶來自電商平臺以及産業園的信用評級是商戶獲得貸款的重要依據。
2.“請進來” 牽手“中間人”自建商城
無疑,電商賣家在平臺的信用數據被銀行視作是發放信用貸款的一大依據,雖然沒有絕對性,但其數據卻能反映商家的經營狀況、還款能力、成長性等資訊。
當然,正因電商平臺數據沒有絕對性,銀行在“走出去”與電商平臺公司合作的同時,也積極“請進來”,與市場上掌握這些電商店家核心數據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包括提供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服務公司、快遞公司等。
記者調查了解到,眼下的惠州出現了獨立於任何一家電商網站的第三方信貸平臺,作為一個跨平臺的數據分析和信用評估的“中間人”,連接商戶和各類資金提供方(包括銀行),幫助電商商戶實現純信用貸款,同時也幫助金融機構提高風控水準。
“商戶提交貸款需求後,需要向我們的平臺進行授權,使平臺能夠接入商戶在電商平臺上的後臺賬戶,獲取經營數據。隨後,我們的平臺將根據這些數據形成評估報告,並將報告提交給資金提供方。”在惠州從事“中間人”業務的一家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公司已為惠州10余家電商商戶提供評估服務,而資金提供方均為銀行。
不過,“中間人”提供評估報告後,銀行並不會立即提供貸款,而是在報告基礎上進行自己的二次風控,最終對電商商戶進行授信、放貸。
“整個(放貸)過程大約為一週時間,貸款額度控制在20萬到100萬元。”前述負責人透露,他們通常要求商戶經營時間超過12個月,年銷售額至少達50萬元。
數據是電商小貸技術的核心,銀行入手搶食這塊業務,需要解決的都是一個“數據從哪來”的問題。
除了與第三方合作,目前各家銀行也紛紛通過自建電商平臺的方式,根據自己電商平臺上的數據來為商戶提供信用貸款。以2014年營業的工行“融e購”商城為例,就將工行小微貸産品與網上購物結合起來,而惠州有超過40家企業進駐該平臺。
記者從工行惠州分行獲悉,目前入駐工行“融e購”平臺的惠州企業中,TCL、德賽、華陽等企業均取得較好銷售業績,其中,僅TCL一家企業,2015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就達500萬元。
相比之下,銀行自建電商平臺做得較早的建行,一開始就將“善融商務”平臺打造成一個商戶信貸平臺,信用良好的商戶在平臺上發出貸款申請,即可優先獲得相應的貸款支援。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