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中國留美學生詳解為啥美國看病這麼貴:培養醫生成本高

2017年05月03日 13:52:48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近日,一則“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遭遇天價醫療費”的新聞引起輿論關注。報道稱,一位 “裸險”的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接受心臟手術,五天后出院回家,收到來自美國醫院和醫生的兩份帳單,竟然高達17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00多萬元。已經赴美10年的中國留學生孟令軍對於美國看病貴的問題也有著切身體會,他給本網發來了這篇對美國醫療體制的一線觀察。

  拔顆智齒要花費近7000元

  五年前,本人因為扁桃體發炎引起高燒,吃了從國內帶來的阿莫西林近一週,仍然不見效果,於是去看學校的校醫。

  若非急診,在美國看病需要提前預約。我能預約到的時間已經是一週以後,於是我發著高燒等了一週。一週後,醫生讓護士給我做了檢查,測了體溫,一看我體溫100.7F(38.2℃),護士嚇了一跳。我告訴她,我吃退燒藥和阿莫西林已經兩周了,護士就抽了兩管血作檢查。之後,醫生進來看了一下我的初步體檢報告,又問我吃了什麼藥,然後又檢查了一下我的口腔,一看我扁桃體發炎嚴重,醫生説,先暫停服藥三天,血檢報告要三天后才能出來,三天后再來復診。結果,當天晚上我體溫就達到39.2℃。

  在美國看病需要提前預約。三天后再去復診。醫生説,看了你的血檢報告,一切都基本正常,你就繼續吃藥吧。復診時間總共不超過三分鐘。等拿到醫生開的藥,我簡直哭笑不得:一罐夠吃七天的阿莫西林!看病加拿藥,前後花了60美元(約合410元人民幣)。

  還有一次看牙醫,牙醫看我智齒長的位置不對,問我要不要做預防性拔牙,我問多少錢?牙醫説要拔的話,大概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900元)左右,因為拔智齒不在牙醫保險之內,所以要我自己付錢。2015年回國,我順手拔了這顆智齒,結果只花了600多元人民幣。

  美國培養醫生成本高導致醫護人工費高

  在美國,醫療問題一直是個很嚴重又敏感的社會問題。每任總統都試圖解決它,但是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根據美國政府2013年的醫療費用報告,美國年每人平均醫療支出達到8600美元(約合近6萬元人民幣),美國醫療支出佔美國GDP總量的17.1%。而且這個支出比例還在逐年上漲,預計未來數年之內有可能達到美國GDP的20%。

  美國醫療費用高昂有兩個原因:一是醫療成本高,二是醫療設施和藥物昂貴。醫療成本高主要是因為醫護人員的人工費用高。以培訓美國醫生為例,一名醫生要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四年醫學院,還有四年在醫院博士(MD)的培訓和兩年的實習時間。算下來,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在美國基本上需要26年左右的時間。要是專攻某一領域的醫生則需要博士後以上的學歷,至少需要32年以上的時間。

  美國醫學專業的學費也是天價。另外,醫學專業的學費也是天價,不花個150萬美元(約合1000萬人民幣)左右,是不可能成為醫生的。如果沒錢的話,可以去銀行貸款,學生貸款利率是多少呢?10%!要知道房屋貸款20年的利率也不過4.9%,讀14年醫學專業下來,一套房子基本上沒了。這些醫生怎麼才能把學費給賺回來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患者買單。

  美國實行“以械養醫”、“以藥養醫”

  醫療設施和藥物昂貴則是跟美聯航的拖拽事件一樣屬於“美國特色”。美國的醫院實行“以械養醫”、“以藥養醫”,加價比例通常是規定的15%左右。由於美國的醫院多數是私營性質,他們的所得收入除了支付醫護人員的工資以外,基本上剩下的都歸醫院所有。例如,一副醫療手套,在市面上的進貨價格不過幾美元,但是到了大醫院手中,卻可以理直氣壯加到數十美元。

  而美國的公立醫院主要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郡縣政府出資設立。由於這些醫院僅為特定人員服務,所以並不針對平民開放。例如現役和退役軍人、軍人家屬還有原住民。

  所以,美國絕大多數醫院目前都是私營(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機構)性質。作為私立醫院,生存和發展有其共通之道。美國的大型私立醫院需要贏利,至少是收支平衡。其主要資金來源大致有以下3種:

  美國醫院實行“以械養醫”、“以藥養醫”。1. 患者支付的醫療費用。絕大部分是保險公司支付的款項。

  2. 研究經費和衍生收益。美國的一流醫院擔負著眾多的科研開發、試製和臨床試驗工作。幾家醫院的研究結果往往左右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政策導向和諸多公司的財務狀況,所以各大藥廠在臨床試驗和前期研發的投入驚人。另外,政府特別是公共衛生的基礎研究投入也不惜血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型醫院的實驗室承擔的。在藥品和各种醫療設備開發成功並投入市場後,其價值回報也是私立醫院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3. 各種捐助和投資。全美不計其數的私人基金會和慈善機構每年都向醫院系統捐助數以百億的資金,用於醫學研究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患者。

  還有藥品問題,首先患者要跟保險公司協商,因為有些藥物不屬於保險公司承保的範圍。所以拿藥的時候你還要給藥劑師診費,最後還要控制用量,不能一次性給你好幾週的用量,必須控制在一週之內,這樣患者才能源源不斷給醫藥公司送錢。去年有個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買斷了某高血壓的應急藥,把僅僅幾美元的藥物提價到1200多美元。

  美國急診費用堪稱天價

  再來説説美國“坑爹”一般的醫療保險。

  根據美國自己的調查報告,醫療保險普及率是非常高的,十個人中大概至少六七人就有醫療保險。

  美國的醫療保險分為四類:

  A.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指健康維護組織

  B. 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 (PPO),指僱主或工會提供的醫療保險

  C. Point of Service (服務點)

  D. Indemnity Plan(定額理賠制度)

  美國主流的兩种醫療保險是A和B,C和D很少。HMO可以滿足基本的醫療保障,但是只能在指定醫院就診,留學生購買的保險一般都屬於這一類,但也不是所有州都強制留學生必須購買保險,比如阿拉斯加州就不強制。PPO則是高端醫療,對醫療項目和醫院不做任何限制。一般個人和中小企業流行HMO,PPO則是大企業的最佳選擇。

  根據加州政府醫療衛生部門發佈的調查報告,在2014年,加州居民平均每年花費在醫療保險上的費用是95美元(佔收入的1%),到了2015年則上漲到325美元(佔收入的2%),然而到了2016年則瘋漲到695美元(佔了收入的2.5%)

  既然每年要“捐”數千美元給保險公司,那麼是不是就可以隨便看醫生了呢?NO!

  用HMO,只能看指定的醫生;用PPO雖然可以多看一些醫生,但是保險公司又把醫生分為兩類:內網和外網。內網的醫生,可以多報銷,好一些的保險公司可以報銷80%。外網的醫生,則給你少報銷或者拒絕報銷。怎麼知道醫生是內網或者是外網?你得先上網查,然後打電話給保險公司把自己加到該醫生名下,最後經保險公司批准,幸運的話,基本上一個月後會通知你:你可以去看醫生了。

  需要説明的是,HMO和PPO都是不包含急診費用的。包含急診費用的保險,保額基本上是數千美元起,價格也不菲。例如,呼叫救護車的費用,一次就是800美元。再有,只要你沒死或者不是重症,急診室一般也不會收你。所以即使你喊了救護車,等上七八個小時才有醫生來看你都是家常便飯。因為急救人員在美國醫院非常缺乏。

  美國大部分醫療保險並不包含急診費用。每次從急診室出來,你可能發現一輛寶馬4係就這麼沒了,因為急診室的檢查費用是常規檢查的三倍以上。我有個朋友曾經因為過敏進了急診,最後收到39000多美元(折合近27萬人民幣)的帳單,好在他有包含急診的保險,最後自己實際只承擔了200美元(折合近1400元人民幣)。

  美國醫療體制的長處與短處

  美國醫療到底好不好?好與壞又體現在哪些方面?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1. 美國在癌症等重大疾病和罕見病領域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對於常見病,國內三甲醫院的醫生水準就很高,這是建立在治療大量患者所積累得來的經驗上。而美國醫療在這個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美國醫療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重大疾病和罕見病的治療上,所以在這方面優勢巨大。

  2. 美國的醫療費用處於偏上水準。由於醫療成本高昂,美國的醫療費用基本上是其他歐美國家的數倍。例如,一副醫用手套在美國就需要數十美元,還有數百美元的器械。即使有醫療保險,但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説,這筆費用依然堪稱天價。

  美國醫院內的禮品店。3.美國醫療在人性化方面相當到位。比如考慮到腫瘤病人和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美國醫院內都設有禮品店,裏面出售各種慰問品、慰問卡、鮮花,甚至是假發等;還有在美國生孩子,病房內的産婦套餐是免費的,同時會給你一張表格告訴你嬰兒吃什麼東西好,精確到月;對於需要立即手術的病人,醫院也會先進行手術,等病人康復後再郵寄帳單給你。

  (原標題:中國留美學生做手術花掉1000多萬!美國看病咋這麼貴?)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