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港媒稱,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説,中國製造商沒有為利用即將到來的數字化浪潮縮小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做好準備。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4日報道,麥肯錫公司發出這一提醒正值該公司在清華大學設立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之際。這是它在全球設立的第五家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此前的四家分別位於美國、德國、義大利和新加坡。設立該中心的目的是為利用智慧製造和數字化運作來重塑製造業提供便利。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製造了全球70%的手機、80%的空調和91%的個人電腦,不過中國製造業的生産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
報道稱,為了讓中國從製造工廠轉變為重要的創新力量,中國兩年前啟動了“中國製造2025”的行動計劃。這是為加入全球現代製造業第四次劇變浪潮而推出的中國版本的“工業4.0”。
麥肯錫公司合夥人王平在21日的記者會上説,數字化不僅僅是購買和安裝昂貴的、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組織架構、管理人才和思維都很重要。
中國正在積極參與高科技研發活動,比如3D列印、大數據和虛擬現實技術。但麥肯錫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大多數參與者是規模不大的初創企業或研究機構的分支,整個市場仍然被跨國企業所主導。
在與中國130家製造企業的高管進行討論後,麥肯錫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對於中國大多數製造商而言,‘工業4.0’看起來仍是一個並不容易實現的目標。”
以機器人技術為例,報告指出,中國的這一技術由於缺乏足夠的科研上的支援,主要應用於裝配和系統整合,在價值鏈上的利潤率最低。由於客戶是像化粧品和飲料廠商這樣的中低端生産商,中國的機器人技術面對像日本發那科公司和瑞士ABB公司這樣的國際巨頭時顯得沒有多少競爭力。
不過,麥肯錫公司在報告中説,中國製造商、特別是私營企業對通過數字化運作來提高競爭力、增加收入並降低成本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也寄予了厚望。
報告指出,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公司正準備實施“工業4.0”倡議。報告説:“對於‘工業4.0’的巨大熱情可能會導致在設備和工具上的非理性投資,造成資源浪費。”
報告還説:“一直以來,缺乏系統的路線圖和責任分配被認為是中國製造商實施‘工業4.0’的最大障礙。”
超過一半的中國製造商實現了半自動化和一定程度的數據採集,但缺乏數字化管理經驗和能力,處於“追隨者”階段。
報告説,僅有不到5%的中國製造商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並採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處在“先行者”位置,比如海爾、聯想和華為。
因此,對於中國而言,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郭曉康]